11
月
3
日晚
,台湾大学
梅家玲
教授应邀做客第62期翔宇论坛,在教B1-318作题为“台湾文学与台湾新电影”讲座,
文学院
教授焦亚东出席并主持讲座。
梅家玲教授通过对比《蚵女》与《梅花》这两部电影,指出台湾电影与台湾新电影之间的区别,并播放了节选片段,使同学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这二者之间的区别。
梅家玲
教授着重强调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台湾新旧电影的分水岭,对于台湾文学界以及电影界的意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台湾文学与台湾新电影一向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早年台湾文学被改编为电影,多数不脱离商业考量,并没有因为文学的因素或特质,对电影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在八十年代以后,台湾文学与台湾电影才开始深具意义的对话,而台湾电影,也因此开创了电影史上的新时代。因此,这一时期的电影被称为台湾新电影。
梅
教授还通过《小毕的故事》、《苹果的滋味》、《悲情城市》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新电影从影片的取材等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分析。台湾新电影的兴起,台湾文学与文学家功不可没。而文学性,正是台湾文学与台湾文学交融结合后,能够为台湾电影开启新时代的重要因素。
讲座中,
梅家玲
教授还指出台湾新电影新在取代过去商业利益的风格转为贴近真实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现象。并列举了侯孝贤、杨德昌、朱天文、吴念真等导演的作品,将台湾旧电影与新电影作对比,深入浅出,使在座师生对于台湾电影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