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晓做客文学院第131期翔宇论坛,作题为“俄苏文学在中国的命运”讲座。焦亚东教授担任主持,文学院部分师生聆听本次报告。
董晓围绕俄苏文学在欧洲板块的特殊价值、对中国四个时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借鉴意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他以20世纪中俄两国文学发展历程为例,指出俄苏文学对近代中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给中国文艺的探索之路带来一道曙光,也为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就俄苏文学在中国的命运,董教授总结为“大起大落”,并将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20世纪初五四运动时期到新中国成立、1949-1966主流文学活跃时期、文革时期以及80年代后到今天。在谈到俄苏文学的伟大之处和对当代作家的借鉴意义方面,董晓列举了俄苏文学的四个传统特点:强大的抒情性、对苦难的人道主义关怀、对自由的渴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土地的眷恋。俄罗斯作家们将对苦难的承受转化成艺术和哲学思考,其内涵是对苦难的怜悯。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如何面对俄苏作品原著与译文作品存在差异的问题、如何看待21世纪俄苏文学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小的现象等问题踊跃发言求教。董教授一一热情作答。最后,焦亚东教授对董老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并请同学们结合相关内容,对俄苏文学及文论做拓展性研读。
本次论坛,让同学们对俄苏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提供了一种视野,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