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高峰教授应邀来校作专题讲座。高峰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高校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诗词研究院院长、江苏省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专家工作组组长。本次讲座题为“感悟苏东坡”。研究生处副处长杨颖担任主持,文学院全体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高峰以苏轼在镇江金山所作的自嘲诗《自题金山画像》为引,对苏轼深陷宋朝权利纷争却又超逸悠然的一生作生动诠释,让同学们真切感知其对于生活和生命始终不变的热爱。诗歌内容是:“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高峰深入剖析了苏轼的个性气质,展现了他面对人生起伏时的智慧与超然态度,使同学们感受到他历经磨难,仍乐观面对生活的旷达精神。启发同学们在面临困境时,要积极面对,坚守内心方向。
高峰还介绍了许多苏轼在贬谪期间苦中作乐、心系人民的具体事迹:作为美食鉴赏家,“东坡肉”“为甚酥”等美食名称的由来都与他密切相关,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能以一份豁达烹饪出人生的万千滋味;作为公益家,他组织支持育儿会的发展,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高峰指出,苏轼生活贫苦,多灾多难,但依旧秉持豁达开放的心灵,把生活的热情传递给他人,认真享受有限的生命。
讲座最后,高峰教授现场吟诵了《水调歌头·中秋》,将同学们拉入到苏轼在庙高台上纵情起舞的场景,全场听众在“千里共婵娟”的亘古情怀中报以热烈的掌声。问答环节,现场同学纷纷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惑,高峰教授耐心地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烈。
杨颖作讲座总结。她指出,高峰教授旁征博引,将苏轼的一生际遇与北宋的时代风云娓娓道来,系统梳理了苏轼的人生轨迹与精神内核,结合史料与诗词,深刻阐释了其“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令人感同身受。
本次讲座以通俗化、感性化的视角贯通古今,为同学们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维度,也为学术研究注入了人文厚度。这场思想与情怀的盛宴,不仅在文学院学子心中埋下人文精神的种子,而且让同学们在深耕专业的同时,秉承先贤精神,肩负时代使命,将古典智慧转化为推动学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