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文学院线上举行了院级教改课题结项交流会。四位教改项目负责人代表许彩云、李迅、李晓华与郑真先分别做了报告,交流课题实践的思路、经验与感想。文学院副院长杨颖主持会议,全体教师全程倾听汇报,并进行互动交流。
首先汇报的是许彩云老师,许老师汇报的课题为“基于MOOC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语言学概论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从建设目标、改革措施、完成情况与实践成果四个层面进行分享。其中,许老师重点介绍了改革措施,详细介绍了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学习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的教学活动等。分享了混合式教学课前课后具体实施方法,包括课上集中授课、网上随时答疑、独立学习与小组研讨相结合、录制微课视频等。最后,许老师还展示了个人的课程资源建设情况,很有启发性。
紧接着李迅老师汇报了“以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的‘现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李老师从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瓶颈问题切入,然后确立课程改革目标,进而提出课程改革措施。李老师从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设计框架、优化教学方法、建设线上资源、细化考核标准、跟踪学习行为等六个方面,详细而深入地讲解了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展现了深厚的教学积累。
随后李晓华老师汇报了“《国学经典选读》课程引入‘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李老师首先介绍了《国学经典选读》课程的独特性,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针对教学问题,李老师提出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面授辅导”“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与多种教学媒体”等“融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主动创造的能力。教学过程方面,也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将学生兴趣与教师专业特长相结合,兼顾作品的时代与文体多样性,以及通过小组讨论形式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等具体教学措施。李老师的分享,可以为跨专业、学科教学提供借鉴。
最后汇报的是郑真先老师,他分享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郑老师以作品《郑伯克段于鄢》为具体案例,分享了思政课程具体开展策略。郑老师重点以“孝”主题切入思政教学,结合《论语》与诗歌中关于孝道的记录分析了中华民族孝文化传统,然后回归文本,探讨作品中的伦理问题。案例生动,思政内容切入巧妙,具有借鉴意义。
教学是大学教育基础,教学研究是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文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与学校教学改革要求,增加教学改革支持力度,加强教学改革指导,推广教学改革经验。本次教改交流会既检验了课题负责人课题完成情况,也向与会老师推介了教改经验,将有效促进学院下一阶段教学改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