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与淮安市名师工作室、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联合举办教研活动
文学院来源: 作者:王泽祺 许琳审核人:杨颖点击:发布时间:2021-05-06

为增进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与淮安市名师工作室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淮安市学科骨干和文学院师范生的专业素养4月29日,淮师文学院与淮安市陈淮高名师工作室、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联合举办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参加活动的领导及嘉宾有清河中学校长颜廷发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曹勇军淮安市教研室教研员淮师文学院兼职教授宋明镜淮安市教研室教研员施秀山清河中学高级教师淮师文学院兼职教授陈淮高学院院长许芳红及部分师生共同参与本次活动分为名师优课展示与点评、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三个环节。

一、以观促学,以案为鉴

活动第一阶段,由陈淮高名师工作室的六位老师带来六节精彩的示范课。

诗词素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翟晓燕与袁阳梅就《人生自是有情痴——欧词之〈蝶恋花〉》进行授课。翟晓燕利用诵读法为同学们勾勒出一幅“泪眼问花”的诗中画。袁阳梅则抓住词中富有情感的细节,归纳了闺怨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教学要从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开始。王卫丽与孙玲玲就《装在套子里的人》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王卫丽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孙玲玲则以深入文本为主线设置了新颖别致的情景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生动形象的写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大有裨益。张新梅与朱顶才分别围绕《融入情景、明确任务——情景式任务驱动作文情景任务落实》《在写作中展现青春的我》讲解作文审题立意问题。他们皆以趣味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拓展写作视野,提升文章立意。

淮安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宋明镜、施秀山,江苏省特级教师曹勇军依次点评。在教学设计方面,宋明镜指出问题设置要重视开放性和层递性,情景任务设计要做到恰如其分、符合规律,文本解读要多让学生“走到前面去”。在授课过程方面,施秀山强调课堂教学不必要追求完美,除了课堂预设之外,更要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生研讨过程。在教学重点方面,曹勇军认为应对新高考要求,教师要深挖教学内容,明确语文教学方法没有新旧之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才是关键。

二、反思教学现场,促进教研融合

专家讲座阶段,曹勇军就自身丰富的教学经历入手,以《克服教育囚徒困境,讲好专业成长故事——教育现场的观察、反思、阅读和写作》为主题,做出了精彩的报告。

曹勇军认为教师成就感的获得,需要在语文课堂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并将此分为六大版块,加以阐释语文教学的核心。专业生活与专业发展密不可分。曹勇军认为,教育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实践、反思、开发、追求,以教材文本解读为本,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在教学与研究如何相融的问题上,他以亲手设计的作文本为例,指出教学与研究不应是割裂的,而应该融为一体,追求“有研究的教学”和“有教学的研究”。语文研究应当有学理深度。曹勇军以自己曾获得“第二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学论文”一等奖的论文为例,强调了论文写作要做到勤于积累、持之以恒。对于如何构建研究的示范价值,他以曾带过的理科班语文教学经历着手,将同学为写作学习锻炼的时事演讲,编成书籍《高三(10)班在六楼》,提升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主动性,见证了学生三年中的写作成长点滴。在组建团队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他积极创立“夜读小组”“启明星读书社”等学校读书社团,带领同学们感受人文阅读的魅力,使之成为“活”的课程。最后,他分享了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强调了精读好书与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并对新型教师的基本功、成长规律给出了恳切的建议。

 

三、完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立体多维育人路径

教学研讨环节,许芳红院长对本次活动的意义作高度总结。她强调文学院一直以“互动、合作、共享、共赢”为目标,聘请行业专家兼职,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初步建立了地方政府、中小学多方参与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形成了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充分发挥省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聚合作用,与20余所中小学、10余个企事业单位形成深度合作联盟,打造“清河中学工作站”特色平台,完善“双导师”培养机制,推进第一、二、三课堂的深度融合。

活动最后,许芳红院长对默默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各位老师表达了感谢,对清河中学与文学院良性的互动关系表示支持。同时,她也对未来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希冀与期待,并希望师范生们能有所思有所想,在专业实践中获得成长。

本次活动以幽默风趣的讲解、新颖生动的案例、专业独到的教研经验,为同学们带来一场语文教学知识的盛宴。不仅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构建了清晰的教学知识体系,也明确了将来教师角色的定位,从而推动了文学院落实师范培养工作的全面发展。

 

(摄影 吴恙  葛修辰 褚涵 倪卓希)

 

 

 

学院快讯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