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师生参加《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
文学院来源: 作者:文学院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20-11-16

《掬水月在手》是导演陈传兴“诗词三部曲”的最终章影片以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记录了现年96岁高龄的著名诗人和学者叶嘉莹先生的生平,使用了暗含杜甫秋兴八首》的叙事音乐历史时空和诗词音韵融会贯通,是一部人物与诗词相得益彰,浸润传统文化的神髓的佳片。以此为基础开展的“诗·缘|致敬大师 《掬水月在手》江苏四市联动观影活动暨诗词分享会”活动,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江苏省电影局、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省诗词协会指导推广。11月12日晚,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的80余名师生,很荣幸成为淮安地区的首批观影团体。

导演陈传兴秉承“诗与存在”的理念,在影片《掬水月在手》中多次使用了空镜头来搭配诗词吟诵,创造意境,直接揭示和展现叶嘉莹诗词的“存在”本身。影片借用中国诗词的比兴手法,交错地出现大量的隐喻片段“展现”代替“解说”,用“意蕴”代替“故事”,探索视听语言的另一种可能。影片末尾,洛阳大雪天地飘白,白茫茫的大地上,一串孔雀的爪印绵延向远,寓意着在佛典中献歌给菩萨和佛陀的妙音鸟“迦陵”踏雪飞鸿的一生。

影片的章节结构设计上,陈传兴套用了叶先生北京旧居四合院的五个部分,各名为门外、脉房、内院、庭院、厢房,最后一章则没有名字,以“空”结束。这使得影片对苦难的节制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沉默以及对人生的留白,与采访镜头中先生平和坦然的言谈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哲学张力,主旨内蕴的安排与古典诗词冲淡隐蔽的美学遥相呼应

影片落幕后,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周薇老师点出本次纪录片虚静、写实的艺术追求,并指出文学应当静水流深,于平凡中受触动,于平静中见雅致,于孤独中见坚守,于衰败中续传承,提示同学们用余生更悠久的时间来感受这几个小时之中一位文学大师的高尚品格。杨颖老师和张诒政老师都曾经目睹过叶嘉莹先生的风采,在对叶先生优雅风范的回忆中谈了对这部电影审美意味的认识。而长于诗词的侯荣荣老师则从典故、意象的角度剖析了电影语言的丰富性,强调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赋予本片的深厚意蕴。同学们亦各抒己见,有同学表示要学习叶嘉莹先生以诗歌平衡人生的苦寒,坚定走好人生之路,同时也有同学提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要学习叶嘉莹先生“域外蓝鲸有梦思”的平和冲淡和诗意坚守。

荀子有言:“学莫便乎近其人”。在大力倡导审美教育的背景之下,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之美、研究之美和将个体跟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国士精神,以优雅勇气面对坎坷境遇的人生态度正是凝聚审美内核的典范。她的学养和风范也将成为文学院广大学子学习效仿的榜样。

 

学院快讯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