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教学研究室在淮阴中学开明分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专项活动。文学院研究生与各市直初中学校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活动分为课堂教学展示和专题研讨交流两大板块,全面展示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实践成果。
课堂教学展示环节,淮阴中学开明分校的胡忠祥老师与新疆农七130团中学的文旻老师,围绕《小圣施威降大圣》经典课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展示。胡老师通过“对话编剧·说剧情”“对话导演·说角色”等四大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鼓励学生创新编创,并在角色扮演中融入淮安方言,凸显地方文化特色。文老师则通过“默读追踪,理清变化之链”等三大任务,结合新疆风光进行创意挑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两位老师的教学均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创新思维。


淮阴中学开明分校杨紫茜老师与新疆农七师130团中学窦佳明老师,以《愚公移山》为课题,展开教学。杨老师以“寓言多棱镜”引导学生发散寓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文化传承意识。窦老师则通过“叩问太行王屋,何为愚公精神” “寻访天山运河,谁是当代愚公”等任务,提炼出愚公精神包含的理想、斗争、奋斗等多重内涵。课堂进一步延伸,让学生从新疆兵团战士、淮安先民中探寻“当代愚公”,将经典精神与现实实践深度联结,实现了愚公精神的当代价值传承。

专题研讨交流环节,朱腊生主任以《小圣施威降大圣》为例,开展“由点到面”读名著的专题讲座。他深入解析了阅读意义、教学需要与课标要求,并结合中考,分享了由单篇导向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名著阅读能力提供了宝贵经验。任玲玲主任则以“文言共生”理念引领文言文教学实践,围绕“言”“文”割裂困境,提出“言为文之基、文为言之旨、共生为教学之径”的核心内涵,强调因言释文、以文带言、共生互促。通过目标重构、内容整合、策略设计与评价革新,构建素养导向的实施体系,推动教师角色、学生体验与课程价值的转型,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系统且富有实践意义的指导。

参会师生认真观摩、积极研讨,在思维碰撞中明晰教学方向。此次活动不仅是校地教研协同的生动实践,更以语文课堂为纽带,让教育智慧在交流中传递,让团结之花在教研中绽放,为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