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美狄亚杀子的看法
文学院来源: 作者:刘文欣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25-11-22

在分析美狄亚杀子的行为时,常见的讨论多围绕她作为公主、妻子与母亲的三重身份展开。然而,这种视角忽略了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遭受巨大背叛后,企图挣脱一切社会关系的束缚,仅为自己那颗被践踏的真心与破碎的幸福而复仇的决绝。若非如此,我们便难以真正解释:为何在她已能用龙车安全带走两个孩子、开始新生活之时,却依然选择亲手终结他们的生命。

我认为,美狄亚对“归属”的执念是理解其行为的关键,这一渴望同时体现在精神与现实两个层面。

在精神层面,遭遇背叛后,她反复强调自己高贵的血统,提及祖父太阳神赫利俄斯,并流露出对昔日为伊阿宋杀害亲弟、背离父邦的悔恨。她试图通过追溯神圣血缘来寻求心灵的庇护,然而,面对被伊阿宋欺骗、被命运捉弄的残酷现实,她又对神灵的安排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她的精神世界已然崩塌,无所依靠

在现实层面,她的家庭被摧毁,无法回归故土,陷入了被整个文明世界放逐的绝境。这种地理上与精神上的双重流放迫使她必须彻底斩断与过往的一切联结,重新建立一套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于是,杀死两个孩子,便成为她与那个被欺骗、被背叛的过去所做的终极了断。

从这个意义上说,杀子行为远非母性所能解释,而是源于她本性中的决绝。在举起屠刀的那一刻,她不再是母亲,而是复仇者;孩子也不再是爱的结晶,而是欺骗的活证、命运荒谬的象征。这甚至可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弑神”行为她以极端的方式,否定了神灵为她安排的悲剧。

最终,当她乘坐龙车凌驾于苍穹,俯视地面上痛失爱子、哀嚎不断的伊阿宋,并再次审判他的罪恶时,这一幕极具象征意义:她已通过俗世残酷的考验,完成了从命运的受害者到自身命运主宰者的蜕变,成为了她自己的神明。

将孩子符号化之后,我们或许能更贴近美狄亚的内心逻辑。若回归常理,杀子动机同样有迹可循:

首先,在古希腊社会,后代对男性至关重要。伊阿宋在剧中便承认儿子比妻子更重要。美狄亚使他成为“无子之人”,正是为了给予他最沉痛的打击。正如她回答歌队长时所言:“因为这样一来,我能使我丈夫的心痛如刀割。”

其次,在当时,妻子与孩子均被视为男性的财产。美狄亚杀死孩子,既是对父权的激烈反抗,也是对自身与孩子主体性的一种夺回她宁愿毁灭,也不让其继续作为父亲的附属品存在。

最后,从计划的不可逆性来看,在她送出浸染毒液的礼物后,杀局已定。孩子若留下,不仅难逃迫害,更将受仇人“侮辱”。因此,“既然要死,我生了他们,就可以把他们杀死。” 这句话背后,是她对命运既定的绝望认知,以及一种扭曲的掌控欲她要自己的手,先于仇人、甚至先于命运,来决定孩子的结局。

剧中有一处细节可为佐证:当伊阿宋向神明祈求保佑孩子时,美狄亚别过脸流泪。伊阿宋不解,她则一语双关地答道:“因为他们是我生的;你祈求神明使他们活下去的时候,我心里很可怜他们,不知这事情办得到么?” 此言暗藏机锋:神明已无能为力,他们的生死,此刻只由她这位自封的“神明”来裁决。

以上是我基于文本的一些浅见。


随笔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