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当看见或听见“毛姆”两个字,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写出《月亮与六便士》的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就是那个写出“满地都是六便士,我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化身。而现在,毛姆在我的心里,是那个写下“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寻找人生的意义”的思想家毛姆,是借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之口诉说“一把刀的锋刃很难越过,因此智者也很难得救”的悲观的浪漫主义代表。他像一个游荡在哲学和文学浪潮的魂灵,期期艾艾地诉说着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毛姆式”的生活哲学。他像一个小小的驿站,用一段如刀般锋利的文字,直接停驻了我对善恶的感怀和对人生的思索。
相比较,如雷贯耳的《月亮与六便士》,很明显,《刀锋》在知名度上可能稍逊一筹,但这并不意味着《刀锋》在主旨立意上较《月亮与六便士》有丝毫差距。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是毛姆小说《刀锋》的男主人公,是一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幸存活的青年飞行员。他被自己的好战友舍命相救,又因为罹患惨厉的战争,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得它开始思索人生的厄运和无常。他性情大变,让人们对他贴上“会把一切搞砸”的标签,殊不知,他已经在苦心孤诣地寻求自己人生的意义了。而小说中,时常被拿来对照的艾略特,一个醉心名流、沉醉自我的功利主义代表人物,直至临终都还在介怀贵妇人爱德娜不邀请他参加名流宴会。这样的人,就困在了金钱铸就的刀阵里,在刀尖的摧折下失去有自我的、有意义的人生。
毛姆曾在《刀锋》中写道,“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换句话说,人越是能够行走在像刀锋一样的人生路上,越是会踽踽独行在智慧汹涌的路上。我想毛姆大概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诫我们苦难与幸福、愚昧与智慧之间的真谛。当人生充斥着如同尖刀般可怖的危难,一个罗曼·罗兰式的勇士会乐于拥抱,哪怕遍体鳞伤,也会笑着慨叹一句,“向前的是勇者,停驻的是智者”,而一个毛姆式的智者,会渡过刀锋般的苦难人生,然后淡然地说一句“智者如云,得渡人稀”。
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的答案,这个世界也只是在你眼中才有了一定的色彩和意义。我们不要苦求人生一定会闪闪发光,但也不要埋怨人生路上你遇到的所有的艰涩悲凉,它的存在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没意义,这都取决于你。当你将一切的苦难,定义为合理;一切的悲喜,定义为应该,你的人生因为你,而有了它的定义。这样的人生也就有了意义。
毛姆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在很多时候有一颗心向着阳光,迈过“刀锋”一样的危难,就能找寻自我的人生意义。当然,真正的人生路上勇于独行的,往往都是智勇双全的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智者的共性。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长河,它会在晴朗的日子里开出朵朵晶莹剔透的浪花,也会在狂风暴雨地日子里裹挟着惊涛万千席卷岸边的礁石。每一个生命不曾起舞的日子里,我们都活得如同毛姆的内心——挣扎、迷惘然后逐渐清明,尽管时节如流水一般消逝,但终究还是送来一些有用或者无用的东西——是皱纹还是知识——我们自己知道就足矣。
智者会独行在刀锋般尖利的人生路上,前路很难,但幸好毛姆与我们同行。“我们谁也不能两次濯足于同一的河流,然而,河水流去,继之流来的水仍然清凉沁心”,愿人生总有罅隙生长出鲜花,愿生活总能拨开云雾见暖阳,愿智者总能主持自我的人生,活出磅礴的生机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