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戏曲博物馆参观记
文学院来源:文学院 作者:陈静欢 蒋启超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17-09-26

9月23日下午4点30分,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淮安地方戏曲生存发展现状研究小组在李兆新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淮安戏曲博物馆。

淮安戏曲博物馆坐落在清江浦大闸口历史文化风貌区里运河中洲岛上,与岛上的淮安名人馆、大运河楹联馆和里运河南岸的陈潘二公祠及周信芳故居共同组成了淮安运河博物馆。

走近戏曲博物馆,高挂的牌匾、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整个展览分为序厅、古代戏曲厅、戏曲知识厅、京剧厅、淮海剧厅、淮剧厅六大部分。

进入一楼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模仿清代清晏园古戏台建造的小型戏台,这里是排演、交流戏曲的重要活动场所。展厅内还有呈现了傩戏、十番锣鼓等文化遗产场景,运用幻影成像、人物蜡像、场景模拟、园林场景、梦幻编钟、舞台再现,以及多维全息数码互动游戏等复合展示形式,全面反映了淮安戏曲发展的历史和成就。

领略了吕剧生旦净丑的风采,感受到京剧唱念做打的魅力,我们一行人走到了二楼的淮海戏厅和淮剧厅,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淮剧与淮海戏在淮安的发展历程和生存现状,我们在这里驻足良久。阅览了展厅内的资料介绍后,我们了解到淮海戏属于拉魂腔系的根基剧种,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淮安、连云港、宿迁和盐城、徐州市的部分县区,以及鲁南、皖东北一带。战争年代,淮海小戏艺人们跟随大军转战南北,淮海小戏被誉为“革命小戏”。在1954年9月,淮阴地区大众剧团要到上海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大会演出,江苏省文化厅正式将淮海小戏定名为淮海戏。在长期编演现代戏中,淮海戏坚持着“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追求,所取得的经验对研究中国戏曲的丰富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于2008年6月,正式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众星云集、群英荟萃,淮海戏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离不开众多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建立了江苏省淮海剧团,坚持出人出戏出作品的原则,强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并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促进了淮海戏的传承与发扬。一代宗师单维礼戏路宽、技艺广,改编能力强,对演唱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至今仍是许多演员学习演唱时的格言。他培养的人才众多,淮海戏的集大成者谷广发宗师就是他的嫡传弟子。谷广发宗师集编、导、演、奏、创腔、教授于一身,对淮海戏的创新与发展贡献卓著,他热情地教授年轻一辈,为淮海戏又培养出了,除了谷家班,比较有名的还有朱文胜班、杨如刚班等。建团六十多年来,剧团创作、整理、改编和移植演出的剧目多达二百余部。其中创作改编的《樊梨花》、《三拜堂》、《催租》、《骂鸡》等剧目都是剧团的优秀代表作;创作演出的《十里香》、《生死怨》、《儿女情》、《豆腐宴》等剧目更是在全国享有盛名。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剧团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多笔资金建设剧院以及艺术综合大楼,为剧团步入健康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浏览完了淮海戏厅,进入淮剧厅。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伴奏。1930年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开始创作了采用二胡伴奏的一些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1939年,著名演员筱文艳在“拉调”等唱腔的基础上,新创出“自由调”,使淮剧唱腔大大地增强了表现力。之后,名演员何叫天又创出了“连环句”唱调,进一步丰富了“自由调”。在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成立了盐阜文工团等文艺演出团、队,建立了“淮戏研究组”,不但创作演出了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现代戏,也新创了“新淮调”、“新悲调”等唱腔,并吸收扬州“小开口”(见扬剧)的一些曲子,使淮剧唱腔更加丰富起来。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扬琴、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有扁鼓、苏锣、铙钹、堂锣等。在盐阜“花鼓锣”、“僮子锣”、“麒麟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伴唱锣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淮剧流派有“筱派旦腔”、“何派生腔”、“李派旦腔”、“马派自由调”、“徐派老旦”、“周派生腔”、“杨派生腔”、“李派生腔”八大流派。分别是淮剧名家筱文艳、何叫天、李玉花、马麟童、徐桂芳、周筱芳、杨占魁、李少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淮剧艺术流派。当下流行的派别是以陈德林、黄素萍为代表的陈派,代表的是现代唱腔。

说到淮剧,周茂贵老先生是不得不提的,他创办的京江淮剧团是现在淮安市淮剧团的前身。周先生在老淮剧迷中可谓是赫赫有名。该团较有影响的古装戏剧目有《白蛇传》、《穆桂英下洪州》、《秦香莲斩夫》等,新编上演的剧目有《未了情》、《高原雪魂——孔繁森》、《吴承恩》等,先后在江苏省戏剧节和淮剧节上荣获多项大奖。周茂贵老先生1990年病逝,享年80岁,告别了终身为之奉献的淮剧舞台,遗憾的是,周茂贵生前未留下一张剧照。看着这些剧照、奖牌、荣誉证书,我们不禁感叹起来,既是对一辈辈艺术家们无私奉献的崇敬与景仰,又是为我们有这么优秀的地方文化而感到庆幸与骄傲。

这次戏曲博物馆之行令我们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淮剧与淮海戏的魅力,更加深了我们对淮安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也坚定了我们继续研究的信心。希望淮安地方剧种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文学作品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