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的文化故事篇六:方志敏
文学院来源: 作者:文轩审核人:管婷婷点击:发布时间:2023-09-16

“方志敏,弋阳人,年三十六岁。知识分子,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次大革命。1926年至1927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革命意志益加坚定。这次随红十团军去皖南行动,回苏区时被俘。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这几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差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仅述如上。”

这是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同志被俘以后,于当日晚8时写下的“方志敏自述”。这是在敌人逼迫下的奋笔疾书,却恰恰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光明磊落、坚贞不屈!

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到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从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到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志敏先后任赣东北、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积累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1934年11月,红十军与由红七军团等部队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的率领下向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区挺进,在皖南遭到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在撤返赣东北途中,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于怀玉山区。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饥寒交迫中被俘,同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牺牲以后,叶剑英同志曾在方志敏的一张遗照上深情题诗:“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而郭沫若在读到叶剑英的这首诗以后,当即挥笔,和诗一首:“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1953年4月,毛泽东在登莫干山时,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2009年9月,方志敏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方志敏,他是弋阳的骄傲,他是江西的骄傲,他就像一株高大挺拔的枫树,千秋青史永留红!


红色文化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