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是文字与声音的魅力结合,音文相协,带给听者灵魂深处的悸动。随着一学期《教师口语》课程接近尾声,文学院2302班于6月4日在弘文楼2-308开展“期末朗诵会:教师口语实践考核”活动,以检验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张浩、叶一一、姜尧、薛莲主持本次活动,皇甫素飞老师及张博涵、万黎勤、吴心怡、顾燚娜、乔雨桐、张悠然、邵颖等七名同学担任评委。
朗诵会分为上下半场,共9组。皇甫素飞老师介绍本次课的目的、内容、形式,主持人开场,分组朗诵表演,学生评委打分,统计成绩,并进行点评,学生代表表达本次活动感受,老师点评。在朗诵会过程中,同学们各骋所长。从朗诵稿、PPT、配乐,到服饰、装扮和设计,都非常有创意。从现代诗歌到古代诗词,精彩纷呈,现场掌声不断。
第一个节目由家喻户晓的《雨巷》拉开帷幕,刘灿等将一位丁香般的姑娘带到观众面前;刘佳逸等带来的《相信未来》充满生机与活力;叶一一和张浩带来的《等待》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其夫人聚少离多却仍相濡以沫的故事,透露着家国大爱,感人至深,两位同学丰沛的感情与精湛的演讲技巧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张晋眙等带来一首温暖的《月光下的中国》;张悠然等带来《致橡树》,品读舒婷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爱;洪亦凡等带来《祖国,或以梦为马》,“去建设祖国”!
上半场活动结束,评委们一一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普遍问题在于同学们朗诵时缺少肢体动作,情感稍显不足。
下半场活动开始,查海燕等带来冰心的《谈生命》,洋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与赞颂;乔雨桐等带来泰戈尔名篇《生如夏花》;姜尧等带来《天安门诗抄》,吐露着人民的辛酸与血泪以及发自肺腑的呐喊;王鑫悦等带来《这是一首最美的抒情诗》,热情歌颂了给中华大地带来光明的中国共产党;杨雨蒙等带来《以你为镜》,讲述了黄文秀为人民做实事的令人动容的故事;孙雨婷等带来《致青春》,带着观众感受激情,体验热血;李新怡等带来《寻李白》,在诗仙的恣意泼墨下,活动也进入了尾声。
从古到今,从诗词到书信、散文,从祖国大爱到人生之感,同学们精心选择,充分准备,演绎古今圣贤的哲思,抒发家国情怀,情感饱满,淋漓尽致!同时,同学们也充分运用了老师上课讲的朗诵技巧,将理论巧妙地与实践结合,朗诵与PPT、配乐相得益彰。有的小组还采用故事串联式表演,使得整场朗诵会形式创新、内容丰富、气氛活跃。每组都有自己的亮点,在朗诵能力和技巧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同学们热情投入,沉浸在诗情画意中,意犹未尽。
最后,皇甫素飞老师做活动总结。从语音语调、情感表达、态势语、着装礼仪等方面,皇甫老师都对同学们提出了精准有益建议。
教师口语作为师范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提高师范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素养和应用能力的重任。课程运用雨课堂、慕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口语实践获得更真实、灵活、主动,参与度更强的学习,培养其口语表达和创新实践能力。课程成绩评定纳入学生互评成分,强调过程评价(随堂测试、实践考核、小组竞赛等),成绩更客观有效。
本次活动以朗诵会形式展示一学期学习成果,新颖独到,同学们受益匪浅,兴趣大增,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本次朗诵会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朗诵知识和技巧融会贯通到实践中,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使同学们在竞争中得到成长;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规范意识,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能力和语言素养。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都会在教师口语上勤下功夫,争做“四有”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