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4日,文学院于弘文楼阶梯教室举办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八位文学院专家学者,围绕文学、文化、心理、教育等多元主题展开分享。2023级、2024级全体师范生参加本次活动。
谭善明以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为切入点,对比电影中校长哈森“行为主义”与教师马修“人本主义”教育模式,剖析自由尊严、宽容惩罚等核心议题,强调了美育对重塑学生心灵的价值,为师范生提供教育理念新视角。
董守志围绕中国文化,从“天圆地方”起源引入,系统讲解八卦、数字卦等知识,结合风水理论与上海世贸大厦、香港等多地的实例,生动展现了《易经》在古今生活及建筑中的实践应用。
苗珍虎详细讲解了文学阅读方法论,他从“阅读与兴趣相结合”“思考与阅读相结合”“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等方面切入,融合文化热点剖析经典文本,推荐中外文学书单,助力学生拓展视野、提升阅读素养。
王玉梅解析了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方言分布,对比官话的沉浊豪放与吴语的清举温软,通过实例阐释方言碰撞融合中“你中有我”的现象,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侯荣荣结合地理考据与诗文分析,梳理苏轼在盱眙的行迹及其《淮上早发》的创作背景、具体内容与艺术成就,揭示其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的深层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苏轼与地方文化关系的学术视角。
郑真先探索了刘禹锡与运河唐诗之路的关联,他以刘禹锡苏州童年、扬州游历为线索,串联运河唐诗之路的文化脉络,提出“人、诗、路”三位一体研究框架,探索文学与地理的跨学科融合。
赵曜曜解读了朱熹《家礼》对冠婚丧祭四礼的平民化改革,溯源“敬天、尊尊、亲亲”礼学本质,结合当代职场调研:78%的企业重礼仪,鼓励大学生以传统礼仪赋能自我管理与文化认同。
管婷婷围绕恋爱中的心理学密码,聚焦恋爱心理学,提出“尊重、独立、真诚”三原则,剖析依赖与支持、恋爱边界感等情感误区,引导学生构建理性健康的亲密关系,实现双向成长。
本次系列讲座活动涵盖了古典文学、哲学典籍、方言文化、教育心理等领域,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关怀。八场讲座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议题的理解,更通过跨学科对话激发了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有力践行了文学院“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文学院师范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一审:赵静文
二审:张敏
照片记者:徐含雪 陆雅婷 周可欣 王祺
一审:沈喆娴
二审:徐靖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