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第二十五期“江苏高校名师名课月月观摩”系列活动在淮师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学科融合•科技赋能•体系创新——新文科背景下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吸引了众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参与,活动同步面向全省高校进行直播。文学院院长许芳红担任主持。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学名师肖瑞峰教授,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江苏高校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教授,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江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秘书处、南京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昱,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毛广雄,省内兄弟院校的老师代表,淮阴师范学院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出席活动。
毛广雄致辞。他回顾了淮阴师范学院在推动学科融合和教育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破专业壁垒,积极推进教育素质化战略,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加教育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他鼓励大家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积极交流、深入探讨,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许芳红以“守正创新,融合会通: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详细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与时代需求,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中文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六点具体举措,介绍了新文科背景下文学院人才培养成效。她指出,各位教育者应主动识变求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拥抱新技术,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新路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时代需要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做学生“报国梦”与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
李迅以“创新引领,智慧驱动——新文科背景下中文专业课程建设改革”为题,详细介绍了文学院推动课程形态和教学方法全面变革的六大具体举措。王燕以“筑基知识图谱,启航智慧课程“为题,详细介绍了《现代汉语(2)》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索。
在研讨环节,参会的教师和学者们积极发言,围绕学科融合的难点与突破点、科技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困境、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方向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与会专家进行点评。肖瑞峰充分肯定主题报告的前瞻性与实用性,他点明了创新对改革实践的重要性,从宏观、微观、具体教学案例三大板块进行深入剖析,强调在学科融合中要注重跨学科思维的培养。高峰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深度思考文科生存命运,要错位发展、巩固基础地位;二要厚积薄发,实现学科创新改革,在有限的目标内做好科学规划;三要精益求精,借鉴前沿研究成果,推动人文学科发挥其自身优势。
郭新宇进行活动总结。她对本次活动研讨内容及结果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活动探讨内容丰富、讨论深入,为江苏高校在学科融合、科技赋能、体系创新等方面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她对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期望,希望大家能够将会议中的理念与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动教育事业迈向更广阔的方向。
本次江苏高校名师名课月月观摩系列活动为高校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的学科融合、科技赋能和体系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闻一审:董艳萍
二审:张敏
三审:管婷婷
照片记者:沈喆娴 王祺 赵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