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淮安市举办的“运河之都,百里画廊”活动吸引了我,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我不是土生土长的淮安人,只是一年前考入了淮安本地的大学,便有幸踏入了这座陌生的城市。虽说陌生,但有关淮安的历史还多少从刊物上了解过。我认为,“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这四个词用来形容这座古城最合适不过了。就好似名片一般,淮安自带一种积攒多年的历史文化韵味,带给外来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浓郁的书卷气。不论是清江浦岸,还是里运河文化长廊,只要夜间在街道边走一走,聆听着运河河水的流动,注视着眼前的人间烟火、灯火阑珊,便总能唤起人的许多记忆,激发人的无限遐思与感慨。不怪历史上有那么多文人为它写诗,毕竟诗歌和河流一样,都是与人心灵世界息息相关的潜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流淌的大运河是活着的人文景观,它贯通五大水系,串联七大古都,连接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又一条“母亲河”。
淮安是一座与运河相伴相生的城市。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大运河最早的开凿河段为邗沟,位于邗沟北端的淮安由此兴起,逐渐成为运河名城,曾经有过“制盐甚多,供四十城市之用”“天下粮仓”的辉煌。淮安,见证了运河的繁荣;运河,催生了淮安的发展。至明清两代,淮安更是交通发达、商业繁盛、人文荟萃,运河在促进淮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淮安文化,尤其是市民文化的发达。明清期间,淮安成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的重要发源地。这是运河给予淮安的最伟大、最了不起的馈赠,也是历史留下的最耀眼的文学瑰宝。近几年来,淮安也因《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影响,在本地建立了属于中国的第一个主题乐园——西游乐园,推动了淮安的旅游业发展,让更多人通过当代娱乐的方式了解西游文学。
运河——生活——文学,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美好的循环。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通过一个城市孕育出的文化与人,我们便可纵观这座城市的面貌。我说淮安是历史文化之都,除了因为运河孕育了它千年的历史底蕴,还因为它孕育出了一位影响中国数百年的伟大人物——周恩来。相信谈及淮安,没有人会不想起这位伟人。古城淮安,古运河边,宋代的镇淮楼、明代的文通塔,两座古朴而又别致的古建筑,如同守护神般护卫着淮安城里的街街巷巷。在这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的街巷里,有一条普通而又不普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小巷。它就是后来被无数人常常念叨、常挂于心间的驸马巷。驸马巷是周恩来总理的出生之地。周恩来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并不平安,但是如此种种的际遇,并没有影响他对故乡的炽热的爱、深厚的爱。走出故乡的周恩来,永远铭记着乡情,永远寄托着乡愁。那一张写字的小方桌,那一颗百年的腊梅,院子里的那一口水井,还有城里的镇淮楼、文通楼、南门大街,还有大运河……周总理每每望到这些,都忍不住留恋一番。这是赋予他生命的水土,是栽培他成长的地方,是他无论去到哪里,都无法忘怀的家乡。
一九五九年一月,周恩来从广东飞回北京。飞机到淮安上空时,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就这样,总理在驾驶舱里看到了淮安,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家乡。总理说,他看到了文峰塔、里运河,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鼓楼(镇淮楼)附近的街道好像变宽了。这是最真实的心声,这是最感人的文字,这就是文学最坚实的基础。
文学,就是人,就是感情,就是生活。运河,给了我们感情,给了我们生活。运河边的淮安人,从运河获得生活的资源和理想的动力。淮安是运河滋养出来的了不起的城市,千百年来,淮安以自己不懈的奋斗,为运河增光彩。相信淮安市政府组织这次“百里画廊”活动,也是希望更多的我们用历史的目光去注视这座城市,从“陌生”转变为“熟悉”,从“熟悉”转变为“热爱”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