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淙淙,笛音袅袅
文学院来源: 作者:张政审核人:杨颖点击:发布时间:2023-06-20

淮安有一支响笛子——大运河。它有婉转的音调和清亮的音色。几条支流的笛孔,或吐或纳,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方言和乡音。或渔舟唱晚,或伲侬细语。吹或不吹,都秉承运河奔涌的气势。穿过清晨和黄昏的笛膜,引出共鸣。一管响彻三千年,从始至终。

大运河之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开凿运河,时兴时废,但都没有形成规模体系。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伐齐,开通邗沟,将长江水引入淮河的怀抱。到隋朝时,完成第一次全线贯通,大运河便作为淮安的母亲河无私地哺育着这片土地。到了元朝,忽必烈为了巩固疆土,将大运河改造为直接沟通北京与江南地区的内陆运输通道,这支奔腾的曲子便翻越了崇山峻岭,赓续着千年文脉。路上满载的军用物资、南北特产、奔走的商人、疲惫的旅客……都是曲谱上的音符,或高亢或低回,随波涛起起伏伏。

淮安有十二个孔。老井是吹孔,运河像张笛膜,剩下的是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板闸遗址、清江大闸、五河口、清口枢纽、高家堰、洪泽湖大堤、通济渠淮河口、满载军资粮食的船只、江畔的杨柳依依十个孔。我手指轮换摁着它,让故事流出来。旧年杳杳,去者纭纭。这段故事里,有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漕运制度、有“天下盐力淮为大”的淮安钞关、有“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智慧、有“恩来故里,大鸾万里遥”的传奇……河海联运,货通全球,经济蓬勃,欣欣向荣。繁华尽处,是一泓源头之水,一曲清冽乡音。

清淮八十里,临流半酒家。大运河给淮安的馈赠,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去尝尝软兜长鱼吧!嫩滑异常,入口即化。来试试盱眙龙虾吧!肥硕饱满,麻辣醇厚。一品吴承恩笔下的的文楼汤包,汪曾祺笔下的蟹粉狮子头,随文人墨客去展开幸福的画卷。吃饱喝足后,以运河水为墨,抒写两岸秀丽的美景。在天为鹭,在水为萍,在陆为乡亲。登上古色古香的游船画舫,两岸璀璨霓虹连星汉,无数淮安人相约运河边,赏景纳凉,夜间消遣,在悠然的歌声中卸下一天的疲惫。正可谓是”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大运河孕育璀璨文明滋养八方水土,直到今天,依然不舍昼夜地发挥着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应该保护好母亲河,守护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家园。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航运“,在航道整治中引入生态理念;实行“GPS—票通”服务,在节约燃油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碳排放量。而大运河的申遗成功,是集中打造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坚定了淮安人们的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

大运河的潺潺乡音被困在一节节笛孔里。体内二百零六块骨头,就是二百零六块海底。只有来自运河的风,能够吹响你体内呜咽的笛声。漂泊的游子啊!颤音是倒叙亦是返乡。即使在外一次次跋山涉水,你又怎能救出熟悉的乡音?

随笔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