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淮安
文学院来源: 作者:罗馨妮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22-02-28

自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在研究当地文化时浮于纸上、萦绕鼻尖的便是此地的美食文化。千百年来,各大菜系纷纷一展其特色,引无数游客流连忘返,而淮扬菜系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更是飘香中华,也由此成就了淮安这座古城引以为傲的荣誉与底气。众所周知,淮安于2021119日当选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并且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亦坐落在淮安,俗话称“一张淮安嘴,吃遍南和北。”我有幸在此读书,也得以饱览清江浦之美景,品一品这运河之都的诱人美食。

“去骨剞刀加佐料,留香含色诱屠苏。” 我初来淮安品尝到的第一道菜便是软兜长鱼,作为淮扬菜分支的淮安菜,最讲究“不令不食”,正所谓:“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淮安厨子对于食材的要求可谓苛刻,他们固执地认为只有家乡又肥又长的鳝鱼菜配得上“长鱼”的称号,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软兜长鱼。为了更好得了解到美食背后的文化,我搜索了这道菜的相关资料,所谓软兜,实则由三兜组成:第一兜,便是将活长鱼用纱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直至鱼身卷曲,口张开时捞出,然后专剔其最嫩的脊肉烹制;第二兜,成菜后,用筷子夹起,纯嫩的鱼肉两端一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第三兜,说的是吃之前,用汤匙兜住,故此菜名曰软兜长鱼。我品尝到的软兜长鱼为咸甜口,咸与甜相互交融,甜味提鲜味,又佐以黑胡椒掩盖微微的腥,食材之间相得益彰,仿佛在食客唇齿间演奏着一出盛大的晚宴。在鳝鱼段底端配着新鲜的洋葱,出锅前淋过一层热油,在刚端上之初还有点蹦油,锅中的余热将荤素搭配的食材烹制得更加入味,洋葱在初尝之际清爽可口,而后便慢慢软烂,与鳝鱼的鲜味贯穿融合,勾得往来食客大快朵颐。最值得称赞的便是鳝鱼之嫩,用筷子轻轻挑起一段鱼肉,乌光硕亮的脊背肉在橙黄的灯光下泛着诱人的油光,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细密的鱼肉在舌尖跳动,软糯爽口,经烹制后的滑嫩却又丝毫不失肉质的弹性紧致,真叫人馋涎欲滴而欲罢不能。

在寻觅淮安美食时,令我映象尤为深刻的还有一道名菜——平桥豆腐。我起初步入餐馆时,见服务员大力推荐此菜并未有过多期待。只听说淮安水好,因而豆制品味道醇美,便点了这道平桥豆腐。在菜端上之初我见它未冒太多热气便莽撞舀起品尝,不料入口滚烫,此后我才了解这道菜实则是“勺不起,气不起,勺起气起。”因此,需吹后小心慢用,将古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发挥到了极致。此菜经济实惠,远远超过我的预料,主要食材虽为豆腐却异常鲜美。豆腐鲜嫩油润,清香爽滑,入口即化,后韵是豆制品独有的醇香,是淮安悠长的古运河水,也是淮安淳朴善良的风土人情,锁在这小小的一勺豆腐中经久不息。我诧异于这小小豆腐的鲜美,而后了解其做法,才知一道名菜能成为扛鼎之作背后的付出。豆腐需选用内酯豆腐,将其切成一致的菱形小块,这一步及其考验师傅的刀工,豆腐碎片像瓜子一般,切得越薄,越显功夫,也越入味。再配以鸡肉丁、香菇丁、香菜沫、用鲫鱼脑起鲜。除却对于新鲜精细食材的高度要求,平桥豆腐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其羹汤的调制,普天之下羹汤千千万万,而想到用鲫鱼脑和鸡汤调味的却只此一家,这二者一经搭配,可谓鬼斧神工。起锅时淋上一层明油,将氤氲热气封存于底,与羹汤的香味相互交织,勺起,热气起,香气起,食欲亦大起,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提及这道菜的来历,还与乾隆皇帝南巡有关。平桥是隶属淮安的一座古镇,濒临京杭大运河的东岸,古色古香的街道,加上淳朴敦厚的乡风民俗,使这里很自然地成为了富有情趣、令人向往的地方。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乘龙舟路经这里。当时有位名叫林百万的大财主,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是讨好皇上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依仗自己拥有百万家产,令人在淮安至平桥镇四十多里的路上,张灯结彩,铺设罗缎,硬是把皇上接到了家里。而林百万是个很有心计的财主,早在接驾之前,他就派人探听到皇上的饮食口味,所以他命家厨用鲫鱼脑子加老母鸡原汁烩当地的特色豆腐款待乾隆。乾隆虽然尝遍山珍海味,可是他却未曾品味过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因此他品尝以后,连连称好。接驾以后,鲜美可口的平桥豆腐便不胫而走,从此誉满江淮,被寻常人家端上餐桌,成为淮扬菜系里的传统名菜。

由此,也可观之淮安人民的智慧,能够将随处可见的豆腐融汇满满的地方风情,灵活运用他人意想不到的食材进行搭配,从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风味。那碗将氤氲热气掩藏于底的平桥豆腐,又何尝不似淮安这座古城呢?厚重的历史底蕴都一一沉淀在清江浦波澜不惊的运河水下,它齐聚着令人心驰神往的风景名胜,汇集着驰名中外的美食,酝酿着令人沉醉的古韵,在时光的长河中不争不抢得诉说着它的魅力。“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也该来赏一赏这座城壮阔秀丽的景罢,尝一尝这舌尖上的古都那道道闻名天下的美味佳肴!


随笔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