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日宝玉祭完了晴雯后,一连几日闷闷不乐,加上湘云不在园中,宝钗自此也不能常来,心中更觉无趣。这日恰好天气晴朗,风清云淡,难得一番好心情,便自思忖着来寻黛玉。遂出了怡红院,径直往潇湘馆来。行至池塘附近,见到满地的荷花都已落尽,静静的水面上只余荷叶点点,便点头叹道:“想起那时我问林妹妹,她说李义山的诗中只爱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如今可是应景了。”一面说,少不得又落下几滴泪来。待复往前走时,却远远地望见平儿向他跑来,正自诧异,平儿已至跟前了。她见了宝玉,便先笑道:“老太太那边叫你们去呢。”宝玉因问何故,平儿道:“老太太这两日看二爷没精打采的,今儿又是这样好天气,我们奶奶就说,何不请几个亲戚来,大家聚聚,看几出戏,岂不热闹?老太太也开心。”宝玉闻说,便问道:“你们奶奶这两日身上可好了?我这两日念书忙,没去请她的安。”平儿笑说:“昨儿已经下了床了,也难为你有这个心。”
宝玉又复念起宝钗来,忙问道:“宝姐姐可来么?”平儿道:“已经打发人去请了。”宝玉这几日原因晴雯之死,大观园里众姐妹散的散、离的离,园中已不似往日般热闹,正自伤感叹息,如今闻得这个好消息,心中不胜欢喜,忙拉着平儿就欲往潇湘馆去寻黛玉。平儿抿嘴笑道:“看你急的这个样儿!方才已经去叫过了,这会子正在换衣裳呢。”宝玉听说,方才罢了。两人遂过贾母这边来。
一时到了贾母这边,只见王夫人、凤姐、迎春、探春、黛玉几人,已经在那里了。凤姐正忙着和黛玉说笑。戏台子已经搭好了,戏班子却是新请的一班。宝玉见过了贾母,便走来同凤姐黛玉两个说笑。宝玉问:“这演的是什么?”凤姐笑道:“老太太说今儿想改改口味,点的是‘孙悟空戴金箍’呢。”黛玉笑道:“胡说。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儿。想是她也不认得,故意编个曲目哄咱们呢。”一时有人来报:“薛姑娘来了。”宝玉忙叫快请。众人见薛宝钗来了,忙笑着起身让坐。宝钗见过了贾母,方过来说笑。众人见她虽也说笑,身上也还是寻常装束,面上却有几处泪痕。宝玉因问:“蟠大哥哥怎么不来?”宝钗强颜笑道:“他这几日身上也不大好了,也不能过来。难为你心上记着他。”宝玉便知是为薛蟠缘故,又不好多问,只得罢了。
一时众人都落了座,凤姐便叫开场。只听得锣鼓齐喧,众口齐唱,只闹得震天动地响。却见那扮悟空的纵身一跃,啪的一声锣响,从通灵的仙石里面蹦出一个金猴儿来。凤姐便先笑道:“端的是好一只泼猴儿!”贾母笑道:“你也配笑他。那猴王天不怕,地不怕,玉帝来了也拿不住他。我们家里也只有这个凤丫头,最是不饶人的。”宝钗也笑道:“真真他那张嘴,说起话来能把舌头当棍耍,不让人。”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贾母见他这个样儿,也就略放了心。恰巧这时听见那演悟空的在台上喊道:“你这妖怪休胡说。你骗得了别人,骗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怪!”一边就从耳中抽出金箍棒,朝妖怪劈面打来。众人越发笑个不住。只见他二人在台上有来有回,打的不相上下。那猴王练的一身好武艺,此刻更使出浑身解数,一把如意金箍棒使的灵活自如,棍棍都落到实处。这妖怪也不遑多让,两个人厮杀的真叫个刀光剑影,酣畅淋漓。众人忙一齐叫好。
一时贾母倦了,便叫人打发赏了钱,自己先和王夫人等回房歇息。林黛玉昨夜哭的又是一夜没睡,又恰好紫鹃来叫他回去喝汤药,便也一起回去。独有宝玉、凤姐二人看的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到了晌午,台下的人渐渐散尽,只剩了他叔嫂两个。待抬眼看去,却还坐着一个宝钗。这边戏已将完,已经演到悟空穿起衣袍,正喜滋滋的戴上金箍,那唐僧便念起咒来。宝玉看至此处,不由得一阵叹息。凤姐便问何故,宝玉道:“孙悟空上天下地,有如此神通,把玉帝尚且不放在眼里,想他当年在花果山时,十万天兵不能敌他一人,何等英雄!如今也糟塌了,几个咒语就把他困住。可知古人说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如今果真如此,可见天地不仁。”说毕,泪如雨下。凤姐平日是何等人,而今听了宝玉的话,方想起当日秦二奶奶离世时托梦给自己的那番话来,也不觉泪下。那宝钗在一旁看着,少不得也抹眼睛。那宝玉原要止住的,今见他二人也哭了,便一发哭起来。又有众人上来劝住,这才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