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的,张狂在深不可见的黑夜里。是怎样的一个夜晚,才称得上是“良夜”。
月是久经别离的,她永远有着惆怅万千。幽幽地一片洒在地上,芦苇上,游子身上,就结成了霜寒,铺就了望不到尽头的离乡路。有时也会眷顾高悬的窗棂,偷偷溜进窗的缝隙中,悄悄勾起不知是谁家的思念。“何处相思明月楼?”这样的月,连轮廓都带着苦涩,不知青莲居士那杯掺杂了几分愁肠几分月光的酒,也是这样的苦么?还是锋芒毕露,寒意彻骨的呢?
这样的月光,原来已是好久不见。无数的夜,是无边的沉默和死寂,连风也噤声,于是这世界荒芜贫瘠,一点点枯萎下去。我想见那样的良夜,温驯的,在风的手中细水长流,就连月光也是温和的,雾蒙蒙地挂在不远不近的地方。走进呢,繁花在空气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言笑晏晏。
这样的良夜,我在村庄的小桥上见过。乡里的老人不喜欢晒太阳,却总保留着晒月亮的习惯。在家门前的肖似月牙的小桥上,老人和稚童围聚在一起,年长一点的人习惯带着一把蒲扇驱赶蚊虫,年幼的呢,他们才不管不顾,早早就找了相熟的朋友嬉戏打闹起来。月光在蒲扇间流淌,又一点点落在地上,孩子们在月光里游来游去,又给这样的夜增加了点乐趣。桥底下清溪奔快,裹挟着月光撞在石头上,又龟裂成了本来的模样。风是温暖的,消磨了白天的炎热,在这样的良夜里,也是温情脉脉的。我很难不怀疑,它也在悄悄听老人们嘴里的家长里短和鸡零狗碎。老人们嘴里的故事是夜里的魔幻剂,即使她们不常讲。但那些和童话书相差甚远的故事,奇怪的传说,骤然给黑暗增加了点缀,再次抬头望向天空,那些遥远星球上住着的人是不是也在讲述着关于我们的事迹呢?小孩们的精疲力竭昭告夜晚的尾声,这是一个安静的时刻,小孩蜷缩在老人怀中昏昏欲睡,而老人们也不再说话,一时间只有蒲扇与风摩擦的声音在流通,或许还有树影婆娑起舞。这样的良夜,默默无言,却流光婉转。
再一次走进它,也是误打误撞,在无数机缘巧合的推动下。在一个无比普通的晚自习下课,大概算得上突发奇想吧,我决定去公园里赏花。在夜晚,去赏花,这大概是我做的最摸不着头脑的决定之一,但我去了,去赴一场关于春天的约定。当我身处那片夜色里,才好像有了点千年前苏轼立于庭院中看着水中藻荇的心情。向上看,是一片红色的飞云挂在枝头,不是含羞待放的,是热烈的灿烂的滚烫的足以灼烧人眼眶的。向下看,低垂的花枝与月光交相辉映,像在邻水自照,缠绵的枝桠在温柔的水面下亲吻彼此,不分你我,于是这一树一树的春,实现了他们的第二次绽放。周围那么静,我却听见了热闹的欢笑声,大概是他们也觉得今晚夜色甚好吧。
狄兰说:“不要温和地走入那良夜。”那是他对老年的抗争,是他不屈的心火的燃烧。但我总盼望着,有机会与那样良夜重逢。就像是在一个有一千只蝴蝶的春天,我仍然期待着与第一千零一只蝴蝶的不期而遇。在月色中,我们温和地走进那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