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承清明诗礼,融古今智慧”,文学院采菊诗社于镜月湖湖畔举办“清明诗韵,安全雅集”活动,活动吸引了许多同学参加。
活动通过安全主题诗词长廊、汉服安全礼仪秀、安全飞花令擂台等形式,展示了古今安全诗词及服饰安全设计,增强了参与者安全意识。汉服飘飘,解读其中安全哲学,探寻生命智慧。飞花令擂台,诗词平仄与安全知识交织。以“安、全、火、防”为令,让每字每句饱含对生命的珍视与避险智慧,传承中创新,赋予诗句新活力。踏青路上,采菊诗社以诗为杖,丈量安全的尺度。我们创作的急救口诀,是献给现代的《诗经》;手中的食盒,盛放着古今交融的饮食智慧。市集里同袍制香囊驱虫、写箴言、剪防火窗花,皆是文化的现代表达。
知行要合一,安全意识和安全实践二者互为支撑。采菊诗社的成员们开展了清明踏青安全实训。诗社成员们创作的野外急救诗歌口诀兼得实用性和趣味性,朗朗上口。传统食盒的食品安全实践活动也让诗社的成员们认识到古人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幽香缕缕,社员们制作了驱虫防疫的古法香囊。社员们还在素帕上书写安全口诀,绘制安全诗帕。
在安全文化创意市集上不仅仅有缝制工艺,还有剪纸艺术。采菊诗社的社员们拿起剪刀,在红色宣纸上剪出防火警示窗花,让安全意识牢记于心。
那些镌刻在展板上的古老诗句,不仅是文字的韵律,更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采菊诗社撷取《诗经》中"节彼南山"的吟咏,传播诗行间对自然穿越时空的敬畏。
湖畔的春风里,采菊诗社既是诗意的守护者,又是安全的传灯人。这场雅集,让清明的雨丝不仅洗涤尘世,更滋润心田;让诗词的韵律不仅愉悦耳目,更守护生命。在这里,诗社以文化为根,以安全为叶,让传承与教育如并蒂莲开,为新时代培育出兼具诗心与智慧的淮师学子。
摄影:景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