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7点,由文学院辩论队与文学院学生会外联部主办的“辩题无界,思辨有声”奇葩说主题辩论赛在弘文2-204教室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大一、大二的多支队伍围绕网络热梗与社会文化议题展开激烈思辨,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幽默与深度的语言盛宴。
本次比赛聚焦Z世代关注的流行文化现象,精心设置四组辩题,涵盖自我认知、文学审美、社交伦理等维度,如“战胜自我,是我赢了/输了”“爱作者笔下的人物,是/不是爱上作者本身的灵魂”“MBTI让人们增加了/限制了对自己的了解”“毛坯的人生,精装的朋友圈为社交增添趣味/为个人徒增负担”。选手们从生活实例、文学理论、心理学概念等多角度切入,在“爆梗”与逻辑的交织中拆解议题本质,既展现对网络文化的敏锐观察,也不乏对现代社会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
比赛采用“1V1立论—两轮开杠—总结陈词”的创新赛制,打破传统辩论的严肃框架:1V1立论环节中,正反方一辩以2.5分钟陈词构建核心论点,既有文学理论的深度援引,也有网络热梗的巧妙化用;两轮开杠环节则以问答式攻防模拟“奇葩说”式辩论,双方辩手交替发言、按铃计时,在“精装朋友圈是否徒增负担”等议题中抛出“社交展示是自我表达的延伸”等犀利观点,金句频出、节奏紧凑;总结陈词环节则回归理性升华,各队代表结合开杠交锋点,以“接纳真实自我”等情感化表达收束论述,实现逻辑与温度的平衡。
评委团依据《团队评分表》标准,从立论逻辑、开杠攻防、总结深度、团队配合等维度综合打分。经过激烈角逐,陆雅雯(2301)、崔百惠(2401)、王安悦(2402)团队斩获一等奖,薛莲(2302)等6人分获二、三等奖,张浩(2302)、王旭(2405)等4人凭借出色的临场反应与表达感染力摘得“最佳辩手”称号。
本次辩论赛以“梗中寻真”为内核,不仅为文学院学子提供了思辨实践的平台,更通过对网络文化的深度解构,引导青年在碎片化表达中保持理性思考,用逻辑之光照亮流行符号背后的社会情绪。正如活动负责人所言:“辩论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而是以包容视角看见多元价值——这正是文学院在网络狂欢时代坚守的文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