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军,男,江苏洪泽人。文学博士,现为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期小说叙事与象征诗学研究”(09BZW057)。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象征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象征作为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它带给作者以及小说文本有关人类与世界终极价值的深度思考,而这正是使新时期小说具有哲学与诗性、抽象与形象、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品性的主要因素所在。因此,“新时期小说叙事与象征诗学研究”这一课题当有良好的研究空间和前景。但现有研究并不充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研究面比较狭窄。研究者多集中于对小说主题、人物形象的象征性作出分析,而较少从象征诗学本身的美学视角出发来解读文本的双层结构与象外之义的关系以及象征诗学在功能指向上的意义等问题。(2)现有成果对象征诗学理论的探讨较少。象征是个复杂的概念,曾引起黑格尔、桑塔耶纳、鲍桑葵等众多美学家的探讨。象征与不同文体创作融合后,将产生不同的文学表现形态,因此必须厘清一些理论问题,才能推动新时期小说象征诗学研究的深化。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新时期小说象征诗学的生成。界定象征小说、小说中象征手法等诗学概念,重点阐释进入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为什么会出现普遍的象征化倾向。(2)新时期小说作家的诗学理论及其批评实践。论述新时期以来小说家对象征诗学的理论探讨,寻绎以象征诗学视角进行文学批评的文本,从而总结新时期创作主体理论倡导与批评实践对推动新时期小说象征叙事的意义。(3)新时期小说象征诗学叙事形态与审美特征。论述象征诗学如何与新时期小说融合的问题以及象征诗学所带来的小说审美的深度变化。(4)中西文化视野中的比照。从文体视角以及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比照中,比较小说象征与诗歌象征、新时期小说象征与西方小说象征的异同。(5)具体象征小说文本的破译。通过个别文本阐述新时期小说象征的丰富性。
通过研究,施军认为:(1)新时期小说象征叙事的生成受四个维度的影响,即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现代小说象征诗学传统、新时期小说内在发展的本质诉求以及新时期小说作家认知世界的深刻性。因此,象征诗学的兴起不仅是文的自觉,更是人的自觉的结果。(2)新时期小说象征叙事形态体现在题材、结构与功能三个层面上。日常叙事的诗意表达、神鬼世界与动物世界的营造是新时期小说象征题材形态的主要类型,而圆型象征、线型象征与点式象征的分类则是其结构形态。新时期小说象征的功能形态主要呈现出指向现实世界的政治型象征、指向抽象的人生哲理的文化型象征与指向心理意识的情绪型象征。(3)新时期小说对象征诗学的借鉴,通过表层事象与深层意蕴的二元结构模式对传统单一写实层面叙事进行颠覆,带来小说审美的想象性与含蓄美、多义性与朦胧美、开阔性与深沉美等特点。
施军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小说。近年来,他还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在《文学评论》、《学海》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