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印象
文学院来源:文学院 作者:董玥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14-10-11

 

拜读了徐则臣的多部小说,对于这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细腻的文笔,深刻的思想,我敬佩得五体投地。10月11日,从‘花街’到‘耶路撒冷’”——徐则臣作品研讨会暨“我们这一代”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将在淮安举行。在论坛开讲的前两天,我和学校老师一起去徐州高铁站,接待这位鼎鼎有名的作家,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和激动。
站在出站口,徐老师和我们微笑握手。他穿着黑色的外套,背着大大的旅行包,戴着一副眼睛,文质彬彬,亲切随和。在车上的采访中,徐老师谈到故乡,人心,荣誉,谈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视角独特,言语朴实。常有人说,文人,尤其是出类拔萃的文人,总有一种高冷的气场,但是,从徐老师的身上,我则看到了谦和,淡然和真诚。
提及郭敬明、韩寒这些颇受争议的作家时,徐老师并没有抨击或是不屑,他的态度是“文学是五彩斑斓的,这些作家自有存在的理由”,可见他的泰然和从容。他说:“作文上,我追随内心的呼唤,外界的评价并不能轻易左右我的原则和导向;做人上,我始终坚持坦诚相待,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和尊重。”的确,徐老师为人很低调,甚至有点“闷骚”,却能在一些细节处窥见他那颗火热的心:初次见面时,我特紧张,徐老师就主动挑起话题,使我渐渐放松自然;一路上,他主动帮同行的女作家拿包,拎箱子,搬行李;而当我索求一张照片时,他的回答也十分诙谐有趣:“风尘仆仆,蓬头垢面的,我这一脸菜色照上去,仅有的一点形象还不碎了一地啊。”
第二天,我作为随行人员,陪同徐老师一行人前往河下古镇、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文通塔、花街、石码头等地采风。尽管这些地方,徐老师以前也曾去过,但是他仍然专注地听导游讲解,认真地拍照留念。我想,对于饱经沧桑,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事物,作家们一定是情有独钟,百游不厌的吧。吃午饭时,看到我和我的同学有些拘谨,他还调侃说:“两个小朋友,我们这帮人是不懂客套的,你们俩别看菜,要吃菜呀。”在各个景点,我热情高涨地向他索要合影,尽管他已经很困乏了,但是仍然点头,全部满足了我的请求。
很短时间的相处,徐老师从他“高大上”的作品和亮闪闪的荣誉光环中走出来,真实地展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面。从《耶路撒冷》、《跑步穿过中关村》、《今夜大雪封门》到《夜歌》和《花街》,隐藏在作品幕后的他,深刻、神秘而厚重;而通过一路上的交谈和观察,我又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创作者,谦和亲切,诙谐诚挚的形象。面对我们的顶礼膜拜,徐老师质朴地说:“文坛比我强的作家很多,获奖不仅要靠实力,也有机遇和巧合的因素。”俗话说得好:“颗粒饱满的稻穗往往都是低着头的。”思想境界越高的人,眼界越长远,对自我要求越严格,为人越含蓄沉稳,这在徐老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随笔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