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雷里亚诺,马孔多在下雨,”读到此处,我好像真的见到了这一场悲伤的雨。在马孔多,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虚幻而飘渺。
“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随着古老的羊皮卷手稿被破译,我们这才知晓,原来所有的一切早已被预言。历经百年,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历代人的人生命运都藏在相似的名字里,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孤独性格的遗传,孤独始终笼罩着布恩迪亚家族。从第一代到第七代,他们长大后都试图逃离孤独的怪圈,可无济于事。激烈的反抗又转为挫败的沮丧,最终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马孔多这座蜃景之城的消逝及布恩迪亚家族永恒的没落是命中注定、不可避免的,这个家族命运的背后隐藏的是马尔克斯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见微知著,当我们对于这个古老的家族进行观照和审视,从一个家族的悲伤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民族的悲伤,从一个小镇的封闭而找出整个社会的滞重。拉丁美洲是一片神奇的大陆,几千年来,白兰地,沙丁鱼,柑橘,巴旦木,印第安人等一切代表拉美文化的原始的记忆在这里蓬勃,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丰富的想象,这也是马孔多小镇兴盛的开端。而近百年,殖民与独裁的交织,又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激烈的动荡与深重的苦痛。书中的马孔多也因为屠杀和殖民者的掠夺坠入了无尽痛苦的深渊。它变得更加不自由、更加贫困,最后“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城镇,将被飓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一百年,马孔多带着孤独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到原处。“百年”在这里已不是一个时间单位,而是一个循环,在书中意味着“静止”和“死亡”。小说通过虚构的小镇马孔多的兴衰,艺术地概括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百年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的历史,小小的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表现了拉丁美洲惊异的疯狂历史。
我想,读完百年孤独,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意义的理解应该有了可感知的图景,在这样的世界,人生的意义便是不断的轮回与重复。本书中的故事大多荒诞不经,马孔多总是呈现出奇怪的现象,不同的时刻,总是在同一时间交汇在一起,既非过去,也非将来,如同布恩迪亚家族沿着时间向前发展,又不断地萎缩在轮回当中,返回到时间的起点。马孔多小镇的居民都生活在轮回当中。他们的轮回交织着凄美与哀伤,没有明天,没有理想。
在现实主义和魔幻主义的共同作用之下,我们看到了马孔多的痛苦,也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痛苦。在西方思想的侵蚀,殖民者的无情剥削等背景下,拉美人民不得不过着混乱盲目的生活,巫术,占卜,神秘术充斥在所有人的生活当中,传统落后的习俗并没有得到变革。虚拟的神话,腐朽,与糟粕还在显著影响着世人,哪怕是成年人也都沉浸在虚幻当中,徒劳地把虚幻和想象当成生活寄托。
可想而知,拉美人民的历史不会被改写,他们的生活也不会趋向振奋,而是陷入暴力和混乱的无限循环,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走向失败。我们在百年狐独中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滞重的世界,落后与不幸的重叠,让生活不得不走向孤独,或选择沉溺于享乐之中的后退,或选择自我封锁消灭思想,或编织梦境麻痹自我……这些都是极端背景下,人民的痛苦挣扎的直接映射。正是由于这样的停滞与苦痛,哥伦比亚诞生了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足够隽永、足够伟大,影响着一代代后来的人们。
在今天,大部分的我们都是幸运的。生命的局限被文字所打破,身体无法到达的地方,还有文字可以探寻。百年孤独让后来的我们能够了解到那段岁月,承受着痛苦的拉美人民的精神状态与拉丁美洲的历史困境,这便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