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的悲伤 ------《西北有高楼》诗评
文学院来源: 作者:刘新月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25-04-25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这是杜甫听到的音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是李贺欣赏的音乐;“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是感动了白居易的音乐。每个诗人的心中都有着能够触动他们的音乐,这些音乐或欢快或悲伤,在特殊时刻的响起,总是能够勾起诗人的情绪,促使着他们写下传世的佳作。《西北有高楼》便是如此而来。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怀揣着心事的诗人走在路上,不知是什么时间,不知是什么地点。大概是很大的苦闷吧,实在无解决之法,只能独自踱步走着。忽然,西北方向传来了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一座富丽的“高楼”矗立在眼前。阵阵乐声从楼上传下,是那样的悲伤,触动了诗人悲伤的心绪,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时光流逝、情感不顺,人生大概就是这些烦恼了吧?“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诗人被乐声所触动的悲伤情绪使他想起了杞梁妻,是她在弹奏吧,才能奏出如此悲伤的音乐。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

迷茫是许多人终生的课题,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兜兜转转,迷茫着自己的目标,迷茫着自己的方向。《西北有高楼》的作者是迷茫的痛苦的,楼上弹奏乐曲的人是悲伤的难过的。听着那凄凉婉转的曲子,诗人清晰的感受到了歌者的悲痛,此刻,他们不再是悲伤的个体,而是两个惺惺相惜的迷惘悲伤的人。在这个环境中,听者知晓歌者的演奏,歌者却并不知道听者的存在。也许是知道的呢?她知道总会有一位行者在此漫步并为自己的弹奏驻足,能够听懂其中的哀怨,听懂其中的悲叹,听懂其中的徘徊,听懂其中的渺茫,听懂其中的希冀。

一曲终了,曲终人散。这一刻他们是相似遭遇的知音,但总会重整旗鼓继续迎接挑战。如杨万里说的“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一时的悲伤并不会困住他们太久,让人迷茫的晨雾也终会散去。无论是黎明前的黑夜,还是交叉路口的徘徊,我们于迷茫中成长,在悲伤中变得更加坚韧,于顿悟后拔节生长,步步登高,包容世间的无常。


随笔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