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时,我几乎不去图书馆。一是校图书馆很少开放,二是家周边图书馆总被小孩的吵闹声淹没,纷乱的声音在耳间晃荡,让我索然无味。
上大学后,我决定在没有课时去图书馆。陌生的大学图书馆对我有莫大的吸引。我小时候喜欢去新华书店,那时午后是安静的,阳光穿过暗蓝的玻璃照到书店淡黄的瓷砖上,我能在书架边坐上一个下午。那是很幸福的一段时光,没有纷纷扰扰,只有书和阳光陪着我。到中学,我丢失了看书的时间,一直为学习行走。走太快了,我想这速度,在书店的瓷砖上会滑倒的。
半个九月在军训,我筋疲力尽。第一次走进大学的图书馆变成了国庆,我买错了车票,多出一天留在学校。下午,我收拾起包去了图书馆。
路上时我想,图书馆人应该不多。走去图书馆的路上,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间,落在地上成了一块块光斑。我想到了小时候新华书店瓷砖上的光,暖暖的。走进图书馆,我惊讶了,图书馆里满满的人。木质的桌子,有的挨着窗户,阳光穿过边上的玻璃,落在桌子上。我吸了吸鼻子,和我在新华书店闻到的味道一样,我喜欢这样的味道。
往三楼,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座位。拿出书,我又四处看。邻桌坐着一个女孩子,刘海被她用夹子别着,垂在耳边,在阳光下闪闪的。她面前放了很多本厚厚的书,侧边写着“考研”。她的头低着,和她看的书很近,右手用力地握着笔,手背上有隐隐泛红。我眨眨眼,开始学习。
不知道过了多久,邻座的女孩子站了起来,向走道走去。我抬头看钟,已经五点了!我也是受她影响,久违坐下来安静学习。我站起身,想还剩点的时间,去阅览室看看要借的书。我走向走道,却看见那女孩子,站在角落里,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小声地默念着。她的刘海有点散下了,她往后捋了下,干脆蹲下来读。走道里没有很亮的灯,她开了手机的手电筒对着书。我站在原地看着她,不知道看了多久,就像坐在她边上学习时,我都忘记了时间。直到后面有人推了我一下,我才往前走去。路过她,我又看了她一眼。
后来我一次次地走进图书馆。小时候我喜欢新华书店里的书和阳光,现在我喜欢大学图书馆里学习的氛围。她或他,面前的书很厚,写着“考研”、“考公”之类。有时下午阳光很热,照在背上,让人困倦。我站起来,到走道里去清醒,走道里依然有蹲着背书的人。天在变冷,从围巾到手套。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的身上,闪着碎光。
十二月,我看了天气预报,都是晴天,能看见阳光。考研的那一天,我走进图书馆,里面坐满了人,我在阅览室的角落找到个座位。阅览室很冷,阳光被窗边的书架挡住,照不进来。我起身,走到书架边找书,也能晒到一点光。一个转身,被一把椅子撞到,我以为是没注意放在书架间垫脚的椅子,却听见一句“对不起”,是一个女孩子。她搬了一把椅子,用空出的书架当桌子,上面放着一本《考研政治》,很多餐巾纸,地上厚厚的资料快超过椅子腿了。我看向她的脸,很小,眼睛有点红。我突然鼻子酸了一下,很快地说了一个没关系,想走开。但不知为什么,我低下头,对她小声说了句:“考研加油”。后来我走过图书馆的大厅,看见很多人蹲着、站着,小声读着、背着,整个大厅里是一种嗡嗡的声音。阳光穿过大厅的玻璃窗,照在瓷砖地上,照在背书的人的身上。我摸了摸自己的脸,小时候的新华书店里,淡黄的瓷砖上也会闪着这样亮色的光。一下子,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很难想象,窗外季节交替与他们无关,回家与他们无关,他们这段时间面对着厚厚的书,枯燥乏味。他们迷茫崩溃、想过放弃,但是他们始终没有,一直站在光里。
我见过很多光,新华书店的光,让我在大学走进图书馆。在大学的图书馆,我见过微弱的手电筒光,见过暗淡的小台灯光,见过照在桌子和瓷砖上的阳光,更见过奋斗的人在发光。
愿光是幸运的,愿光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