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夏日,和着声声蝉鸣,嗅着草木芬香,翻开泛黄的书页,我再次品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有了不一般的所思所想......
记得第一次阅读这部散文集,是小学时候,当时的我泛泛而读,觉得汪先生总是写些寻常细微之物,甚是枯燥乏味。如今,当我再次翻开那已泛黄的书页,细细品读之后便觉得先生笔下的确为大千世界的缩影,以有限孕育无限,为人间送小温。
《人间草木》恰如其题,写得都是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再普通不过的“草木”。而这些草木在汪先生的笔下却多了些生机:看,芋头肥厚的绿叶在微风中高高兴兴地摇曳,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沿街的爬山虎红了,山丹丹开花又落,槐花白得耀眼……这些可爱的草木,我或熟悉或陌生,透过那质朴却不失生动的文字,在我眼前仿佛一一浮现,很快在脑海中构成一幅田园美景。这时,听一阵蝉鸣,抿一口香茗,晃一下摇椅,身临其境。
可,与此同时,在这些可爱草木背后,我更读出了种种人情味儿。小小芋头的新叶,给了汪老欣慰,甚至一点生活的勇气。秦老九在石头下种上豆芽,豆芽蓬勃生长的那一时,他便成了位哲学家。秋海棠是汪老对母亲的回忆,果园收获的葡萄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读其种种,我又渐渐明白了何为“美”,何为真正的人间之“美”。
汪朗(汪先生的儿子)在序言中写道:“老头儿之所以对花鸟鱼虫感兴趣,并写了不少文章,是因为他觉得,人们如果能够养成一些正常爱好,具备文明素养,懂得亲近自然,知道欣赏美,就不至于搞打砸抢,去毁坏世间美好事物。”在汪老眼中,人间之美是自然之美,所以他爱花鸟鱼虫,并为他们作文章,而这些文字,也吐露着汪老心中对人间温情的感悟,透露了时代的变迁,展现人情冷暖——这也恰恰是那些草木生动活泼的原因。或许,真的美不仅仅在于事物的表面,还在于其内在。小时的我,觉得花花草草颇为枯燥,而现在的我却认为花花草草确为人间至美之物,不仅使其外表给人以纯净美好之感,她们更是涤荡了人的心灵,懂的人更能从中获得人生感悟,甚至融入生命。
汪老想通过这些文章呈现各种美好的东西,让人们慢慢品味,懂得珍惜。是啊,是该好好珍惜啦,看看先现在的社会,美好的事物总会让人觉得转瞬即逝。我不由得想,不是美好的事物不见了,而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夺走了本属于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我们爱慕虚荣的价值观把我们引向了华而不实的东西,而那些却恰恰是浮于表面的,便容易“转瞬即逝”,而被蒙蔽双眼的我们又寻找下一个华而不实的目标。
“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或时有佳兴,伸指画芳春。”汪老写过这么一段诗。书的扉页,是汪老画的水墨画,还配上了文章里的文字,颇有意境。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装饰,现在,我明白了,在书的开头,汪老就表明了他对美的追求与珍惜,我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情,敬佩汪老的文学素养,敬佩汪老的处事态度,敬佩汪老的对美的珍爱。
一阵蝉鸣在我耳边歇下,我心满意足地合上泛黄的书页,嗅着满院的草木香,啊,美,确实人间小温啊!
先生,您确为人间送小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