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林匹斯山巅的云端与爱琴海的浪涛之间,古希腊神话构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瑰丽的精神图景。希腊神话延传至今,它不同于其他古老文明地区神话,希腊人所想象的神并非“远离人间不食人间烟火”,也并非“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化身”,而是美德和全知全能的化身。本文将从“神人同形同性”着手,从中探索与感知古希腊人的人文主义与命运观念。
一、“神人同形同性”:神性投射中的人性觉醒
正如伯恩斯所言:“希腊人的神是为着人的利益而存在,所以他赞美神也就是赞美自己。”因此,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思想感情、生活需要和正直勇敢、善良、宽容、乐观以及懦弱残忍、嫉妒等品性都直接体现了在人性化的诸神身上。
雅典娜从宙斯头颅跃出的诞生神话,隐喻着智慧挣脱混沌的原始冲动。希腊诸神并非抽象的道德符号,而是具有七情六欲的人格化存在:阿佛洛狄忒会因虚荣挑起金苹果之争;赫拉为维护婚姻尊严俨然不择手段;宙斯好色,情人数不胜数;阿波罗在音乐竞技中也会嫉妒凡人……这种神人同形同性的特性在帕特农神庙的雕塑中具象化——菲迪亚斯创造的雅典娜神像既有神的威仪,又带着少女的柔美。当赫拉克勒斯在十字路口选择美德之路时,神话叙事已然将价值判断的权利交还给人类自身。
二、人文主义与命运纺锤下的自由之舞
人文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是西方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而这种价值观源于古希腊神话。希腊多山环海,生存条件恶劣,人类在面对广袤无垠的宇宙和强大的自然力时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自身的渺小,但也逐渐形成了崇尚壮美、不易被征服的精神。于是,诸神和英雄便成了力量与智慧的化身。从黑绘陶瓶到卫城雕塑,古希腊艺术始终贯彻“人是万物的尺度”。陶器上绘制的酒神狂欢场景,将神性庆典转化为平民生活的狂欢;“掷铁饼者”的肌肉线条展现人体力学之美,暗示凡人亦可拥有神性的完美。这些都是人文主义的重要体现。
在命运的纺锤下,古希腊人尊重、相信命运却又与命运违抗,实现了人文主义与命运观念的共存。德尔菲神庙“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与“勿过度”的训诫,构成了古希腊人面对命运的双重姿态。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明知命运不可违抗,却仍要以全副勇气奔赴特洛伊战场。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越是竭力逃避神谕,越是精确地踏入命运的罗网。但正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壮举、奥德修斯十年漂泊的坚持,才得以彰显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芒。品达在竞技颂歌中写道:“人的辉煌如绿叶枯荣”,这种对生命有限性的清醒认知,反而蕴含或是激发出追求不朽的永恒冲动。
三、结语
从米诺斯迷宫到雅典卫城,古希腊神话始终在神性光辉与人性温度之间保持精妙的平衡。人文主义与命运观念始终共存。西西弗斯神话中那个永远推石上山的形象,最终在加缪的诠释中成为人类生存勇气的象征。“人文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这一古希腊神话的特点,传递给我们的并非仅仅是命运不可违抗的叹语,而是警示我们要重视自我,即使命运难以违抗,也要有重拳出击的勇气,如神话中的英雄一般用生命唱响人类不朽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