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颜色》乃非裔女性文学作家艾丽斯·沃克之手笔,一部以书信形式编织,描绘女性意识觉醒、独立自主之追求以及姐妹情深的叙事长卷。
整本书叙述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和苦痛挣扎。故事开头女主人公西丽是一个悲惨的女孩,后父奸污无知的西丽,并把她生的两个孩子丢弃,随后又把她嫁给鳏夫某某先生,只是泄欲工具和家庭奴隶。丈夫另有所爱,对她百般虐待。直到她遇到了丈夫曾经的情人--歌唱家莎格。少女时的惨痛经历和丈夫的奴役,让西丽对男人充满厌恶,在莎格的启发和感染下,西丽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为自己争取权利。在发现丈夫多年来一直在隐藏自己妹妹耐蒂的来信后,愤怒的西丽决定出走,跟莎格前往孟菲斯,在那里,西丽靠劳动过上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故事结尾处,西丽与诚恳悔过的丈夫达成和解,两人不再是夫妻,反而成为了朋友,并最终与从非洲传教归来的妹妹以及失散多年的一双儿女团聚。
对西丽、索菲亚这些黑人女性来说,爱和自由是奢侈品,她们的命运之线被男性与白种人的巨手所操控。在那个时代的巨大阴影之下,众多非洲血统的女性生命被视若蝼蚁,西丽不过是这广袤悲剧中的一个微小剪影。即便是索菲亚,那位始终坚守自我,不向男性权势低头的斗士,也难逃被奴役的宿命。然而,可贵的是,即便命运将她们推至绝望的深渊,她们仍旧紧握着内心的真实自我,那份善良与人性的光辉使她们的精神永远凌驾于那些压迫者之上。在无法自主、步履蹒跚的岁月里,那些能够守护住内心宝贵财富的人,才能真正抵御命运的摧残。
女性之间的情感纽带,宛若春季阳光的温柔抚触,散发着温暖与灿烂的光芒。围绕西丽、耐蒂、索菲亚、莎格和玛丽,懵懂爱欲之情、深刻的友情与不可摧的亲情,一点点被更紧密的女性情谊拉在一起。看似西丽一人的主线,实则是一群女人、一群黑人女性怯懦而成长的史诗。在这个过程中,西丽在莎格的帮助下,第一次以带着感情的眼光凝视女性的身体,莎格的出现更让她看到生命的勇气和激情,她用她的善意和真诚换来了莎格的关怀和爱;索菲亚是西丽的继儿媳,她坚持自由和平等,不甘被丈夫控制,勇敢反击。西丽看到索菲亚,才看到了女人原来有其他生存的版本,女人原来可以追求自己的所爱,女人原来可以勇敢地对不适和不公平说“不”;玛丽的歌声无疑也是催化剂,唱出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点点为自己赋予渴望;而耐蒂,当我看到她来信的那一刻眼泪都要落下来了——她活着!我无法想象,西丽看到来信的时候受到了多么大的能量。在彼此的帮助中,女孩们不再被旧观念束缚,她们高唱、她们出走、她们自由!
在初步翻阅篇章之时,我将紫色视作比赤红更深邃的血液之色,象征着泪水与苦难,是压迫与累积的痛苦。然而,随着篇章的深入,我逐渐领悟到紫色亦是根植于大地的颜色,它代表着包容与力量,是并肩作战的象征。这两种意象共同勾勒出女性的形象。我仿佛目睹了一棵枯萎的树木逐渐伸展其枝丫,萌发出新叶,展现出勃勃生机,继而是两棵,最终汇聚成茂密的森林。
在故事的终章,女性角色们的生活达到了一种宏大的和谐,仿佛被女性神祇的慈爱所笼罩,流露出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这不仅揭示了沃克笔下所蕴含的柔和与期盼,更暗示了她对女性赋予力量的坚定信念——这种力量源自于女性自我力量的觉醒。故事似乎在低语:首要之务是战胜自身的麻木不仁、蒙昧无知以及懦弱畏惧,进而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躯体、情感和欲望。
我们如紫色野花,不起眼却蓬勃,被践踏却昂首。
愿我们做飞鸟、做大树、做炬火,不依附他人、不用在意他人也不用求得谁的认可,就是昂扬的、灿烂的、顽强的、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