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形式主义文论眼中的文学性 ——读《“文学性”问题百年回眸:;理论转向与观念嬗变》有感
文学院来源: 作者:胡文悦审核人:管婷婷点击:发布时间:2024-05-12

 在第一部分形式主义文论:“文学性”问题出场及其理论建构中,作者主要以总分加递进的结构展开论述。作者首先点明了18-19世纪西方文论主要以“作家中心论”和“外部研究”的批评模式为中心,探究作家如何进行艺术创造以及作品如何艺术地反映时代生活。由此引申到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对这种批评模式的改变正在于从外部研究转向了内部研究,抗拒非文学对文学的吞并从而明确了“文学性”的概念,同时通过雅各布森和什克洛夫斯基两位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加以说明形式主义对文学性的定义,以及特殊意义:1.重建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即“文学是语言艺术”2.重新探索了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路径,即从语言形式入手进入文学作品内部结构,揭示内部规律3.重新确定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目标,通过对文学性的研究建立真正的“文学科学”。

 简而概之,文学性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特质,是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文学作品作为“自足体”,完全可能成为一门“孤立研究”的学科。而形式主义文论正以语言形式为核心,关注文学作品本身并探究其中的内部规律。

 从学科角度来看,以文学性为研究中心使得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雅各布森曾批评说:许多文学史家仅仅把文学作品当成了研究心理学、哲学、传记等的证据和材料,从而不知不觉地滑进别的学科领域,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而以文学性为研究对象将文学研究的目光从外部移向了内部,不再“不自觉滑进别的学科领域”,反过来利用交叉学科研究文学,自然能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

 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有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通过文学,人们不仅能够获得审美享受,还可以在陌生化中重新深刻地认识熟悉的世界。童庆炳曾对文学本质的概念作出定义:“文学本质即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我的理解是,物质可以是文学的载体,但文学最重要的存在方式是精神,这表明了文学文本可以作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材料或证据,但文学本身仍然与美学有所交叉,创造文学的过程是创造美的过程,而就审美活动而言,美的本质是无功利的。文学话语中一定会蕴藉某种意识形态,但这种意识形态与非文学文本的最大区别也正在于“非功利”。这也是为何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我们生活在某种环境中一定会收到某种意识形态影响,若长期自我封闭自我满足在生长的环境中,思想就会固化,只看见自己能看见的,只认识自己认识的,而文学能够凭借其特殊的艺术手法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把形式艰深化,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在审美享受中隔着门板,在另一个房间中审视自己居住的地方,重新反思自己熟悉的世界,并探索世界的深刻和内核。

 文学性体现在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性的特征也可以由此引申得来。例如“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式的“陌生化”,又如伊格尔顿提出的文学语言的“非指涉性”,又或者是瑞怡慈提出的“拟陈述性”,都彰显了文学特有的相对于日常语言艺术特点。与此同时,文学还可以通过其特别的符号系统创造形象,通过形象抒发感情、引发读者联想进行自由创造等。

 除此之外,文学性也体现在文学对语言的超越。文学利用语言,但又不仅仅局限在表面的某一字符上,而是注入人的想象、情感、创造力,使得一个个物象交织成意象,在交织中又使意象成为意境。文学作品看似是虚构的,却又是一种假定的真实,于是,文学凭借其文学性创造出了现实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即文学世界。


随笔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