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文学院来源:文学院 作者:刘碎平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14-11-23

 

或许人生中应当有一次赎罪,是对自我心灵的救赎,为自己犯过的错,为自己伤害过的人和事。在这里,有再一次成为好人的路。

我想能如此深入、真实、透彻、清晰地把自己内心的“肮脏”写于纸上,摊开,让全世界来看,内心世界绝对足够强大,对自我的认识也足够彻底,是想要真正的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一份面对和坦荡,是我们要用一生去学习的。

作者儿时亲眼看见仆人的儿子、自己从小的好朋友,曾经因为自己千千万万遍的被人打,而自己却因为自身的怯弱只能远远的观望一次次暴力的施行。即使是这一次,仆人的儿子——哈桑,竟还是为了自己。至此之后,“我”为使自己的背叛好受一点,渐渐避开他,躲着他,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对“我”好,尽着他的义务。可他越是这样,“我”越是不安,内心的谴责也越是明显。于是,“我”使用手段,成功的将哈桑赶出“我”的家。“我”当时所不知道的是,这一次他还是为了“我”。

“我”以为看不到他,内心就会平静,“我”也能得到本就属于“我”的一切,那就是父亲对“我”完全的爱。后来战争改变了“我”生活的家乡,“我”与父亲迁到美国,在这里,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这里是完完全全的新世界。“我”认为“我”可以放下以前的一切,却因为一通电话、一个见面、一次谈话,往事一幕幕全部重现,内心的不安再次翻涌,被掩埋了几十年的秘密也被世人知晓。哈桑,那个为“我”千千万万遍的仆人,原来是“我”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一场对自我的救赎和对他人的拯救,就在“我”决定从安乐窝的美国回到战火频繁、枪林弹雨的祖国的那一刻开始。这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兄弟哈桑的儿子,我的侄儿,这一次,“我”愿意为他千千万万遍!拯救与被拯救的过程并不顺利,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这里,“我”见证了战火后的祖国,一片废墟,民不聊生,战争还在继续,人性在这里已不值一提。总之,“我”儿时的印象已经面目全非。但总算幸运,“我”的侄儿,索拉博,和“我”平安地回到了美国,可和索拉博谈话却是在一年之后,在“我”像儿时般放风筝、追风筝时,“我”的技艺好得像从来没被荒废过,这一刻“我”就是另一个哈桑。

这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我”在路上吗?

细读《追风筝的人》之后,会情不自禁重审自己,细数这些年成长的点点滴滴,不禁发问:我真的问心无愧吗?我需要被救赎和自我拯救吗?我能走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吗?

 

学习心得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