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日记:知识和做人共存,生存与生活并重——周金标老师的课堂
文学院来源:文学院 作者:李雨静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14-11-09

 

  知识和做人共存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人有文人的秉性,文人有文人的气质。

大学二年级,很幸运的遇到周金标老师教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他的讲述下成为一副副隽秀缱蜷的画卷,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周老师最大的特点是认真和直接。每堂课他都认认真真教我们读每一个字,解释每一个词的意思。作品选的每篇作品我们都可以细致完全的了解和掌握,也感受到先贤们的才华横溢和聪慧机敏。我们都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好像回到了那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年代,实实在在接触到遥远距离的一草一木,真真切切感受到主人公的悲伤和快乐。

古时候是我们遥不可及的远方,时光不可能倒流,人死不可能复生,生在科技发达社会的我们,很难有一颗像古人一样淡然从容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周老师将现在和过去结合,将古代的文化放在现代的角度去讲述,让我们这些活在现在的人跟随他的笔、他的口去感受那一片远在天边而又近在眼前的风景和人情。

他的直接体现在他对学生的严格,他不喜欢同学迟到和不认真听讲,所以对课堂的纪律严格要求,让每一个同学都学到应得的知识,严师出高徒,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总会仔仔细细地记下他的话,不漏掉每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他也以身作则,从不迟到和早退。

周老师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文人,以文学为生,以文学为乐。他身上始终都有一种淡淡的书生气,是渊博的知识,是睿智的大脑,更是一颗平静的心。
                                           
生存与生活并重
  
半学年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周老师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讲到了人生。他说最好的人生状态是百分之八十的现实加百分之二十的理想。

人不能活得太现实,这样生命太空白;人也不能活得过于理想,这样生命无动力。物质让我们生存,但理想教会我们生活,脱离现实的梦想是空想,远离理想的现实是世俗。他希望我们在理想中现实地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文学是我们学会生活的东西,没有文学,我们的生活是灰色的,没有色彩和热情,没有梦想和动力,作为学中文的学生,他希望我们学好每节课,享受每节课,不仅学到以后让我们在社会上扎根立足的本领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以更高的热情和激情去微笑的面对生活和接受挑战。

周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的好老师,他也以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怎样去学习,怎样去生活。在课上他不仅倾尽全力给予我们所有的知识,让我们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更是以他的做人态度和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幸福的人。

 

学习心得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