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在城市的边缘——评《出梁庄记》
文学院来源:文学院 作者:董玥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14-12-01

 

近年来,经过媒体的反复炒作和渲染,人们对“农民工”、“现代化”、“留守儿童”、“城乡贫富差距”这些专有名词,早已司空见惯甚至于麻木无感。可是,超脱于苍白刻板的官方叙述,继《中国在梁庄》之后,梁鸿又推出的新作《出梁庄记》,全书笔触细腻,语言朴实,将书写的主角——梁庄生命群体的另一重要部分——进城农民这类人的生活有血有肉、真真切切地展现了出来,带给人从未有过的心灵的震颤。

《出梁庄记》以梁庄四个大家庭的子孙——福伯家、五奶奶家、梁贤生家、韩恒文家——在中国城市的生活轨迹为核心,辐射其他梁庄成员、梁庄亲戚和一些吴镇老乡,描述进城农民的命运、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那是怎么样的一个群体啊,他们怀揣着梦想和希望,离开简陋落后的家乡,来到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却仍然饱受着贫穷的煎熬、自尊的践踏、心灵的绝望。在西安的德仁寨、北京的河南村、深圳的沙河街等“城中村”里,到处是烂泥、垃圾堆、卖烧烤的小摊、废品收购站、歪斜的小道、还有拥挤的瓦房……就连空气中都弥散着令人作呕的恶臭。这便是农民工们的栖息之处,日复一日地上演着他们的彷徨无奈,悲欢离合。

书中不仅详实地展现了他们的居住环境,还用大量的笔墨记录下了他们日常工作的场景。给人算命的梁贤义、建筑工人韩小海、开拉面馆的东子、三轮车夫梁一荣、地下赌场的发牌员梁兰子……走出梁庄的他们,足迹遍布了北京、深圳、郑州、西安、青岛、东莞等各大城市。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在那污浊的空气、狭小的空间、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为生计而默默忍受,忙碌奔波。其中,对于“欣欣电镀厂”工作车间里的描写,尤其令人触目惊心——“我站起来,慢慢走进那浓雾里。空气是湿漉漉的味道,有金属的质感,硬、涩、锈,仿佛要把整个口腔锁住。想咳嗽,咳嗽不出来;想打喷嚏,也打不出来,那带重量的湿度就附着在整个鼻腔、口腔,驱除不掉。一股巨大的蒸汽浪朝我冲来,就像吸进去一块冰冷的厚重的湿毡,有猛然窒息之感。”通过他们哀痛的眼睛,透过他们辛酸的日子,我们终于得以看见了太平盛世背后的、另一个维度的世界。这是农民工群体的痛,是落后乡村的痛,亦是整个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切肤之痛。

正如作者梁鸿所言:“哀痛和忧伤不是为了倾诉和哭泣,而是为了对抗遗忘”,《出梁庄记》,摒弃了“国家”、“发展”、“改革”这些“高大上”的夸夸其谈,重新回归到了每一个农民工的真实的生活,如同一部黑白底色的纪录片,忠实地拍摄下了城市边缘上的点点滴滴——小柱离奇的中毒身亡、老舅的突然瘫痪、服装厂流水线上的马不停蹄、三轮车夫和交警们的“斗智斗勇”、梦幻市场里由一块钱引起的打架斗殴——真实得近乎残忍。伴随着阅读过程的深入,我们的内心也愈加沉重。虽然身处同一个城市,仰望着同一片蓝天,但我们却从未感同身受,去尝试着了解他们的苦楚和挣扎。我们聆听着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在星巴克蹭着WIFI、享用着雀巢;每天时刻关注着各大报纸上的国内外要闻;徜徉在宽敞明亮的书城,为《京华烟云》、《半生缘》里的爱恨情仇倾洒下几滴热泪……唯独忘记了落地生根,忘记了阳光背后的阴影。

《出梁庄记》蕴藏着一种无力回天的怅然,一种深切的悲悯和哀愁;全书萦绕着醇厚的乡土气息,亦纠缠着丝丝缕缕在现代化追求中茫然而惶惑的情愫。透过书中的字字句句,我们得以跳过“面子工程”,揭开“遮羞布”,直面底层的破败、贫困、无可奈何,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不知道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吗?真的对他们充满了诚挚的同情和悲悯吗?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本能的懒惰和冷漠,根深蒂固的傲慢和优越感,让我们在如此之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他们避之不及,视而不见——我们轻蔑地称呼他们为运转机器上的“零部件”和“螺丝钉”,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我们总是责备社会、责备政府、责备制度、责备昧着良心造假的商家,唯独忘记了责备那个麻木不仁的自己。这本书,好似一把利刃,猛得切开了拜金主义下我们坚硬的外壳,敦促我们重新找回了本真、善良、同情心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正如著名作家阎连科所言:“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

《出梁庄记》——

这是一部底层社会的史诗。

于每位中国人而言,它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心灵的洗礼。

学习心得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