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是一朵思念的云——评严苏先生的《古槐》
文学院来源:文学院 作者:董玥审核人:点击:发布时间:2015-10-30

 《古槐》,字里行间,弥散着一缕淡淡的、泥土的清香。作者用生动而质朴的笔触,抒写了小孟庄近三十年的岁月故事。日升日落,花开花败,物是人非。唯有悠悠古槐,依旧矗立在这苍茫的天地间。

  全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分别对应着几位主人公的青年、中年和暮年时期。人物复杂、线索众多,但是作者却以精巧的笔触,驾轻就熟地将这幅浩大的画卷,有条不紊地渐次展开。每一个人物身上,都蕴含着一段丰富的经历;每一个人物之间,都牵扯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此,以人名的串接作为每一节的小标题,便充分实现了中心情节的高度概括,并架构成全书缜密的叙述思维。此外,孟三宝不仅是一个亮点倍出的形象,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全书的开头和结尾均是孟三宝的“专场”独白,隐含着那个年代对知识最澄澈的膜拜与最纯真的敬畏。是怀念,亦是忧思。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呢?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没有以车代步的舒适和享受;只有在炎炎烈日下,挥着锄头、流着汗水,背朝黄土面朝天的谋食,这才是真实而辛酸的日常。物质的极度匮乏,并没有使生活黯淡无光;欢笑与泪水,依旧在风中飘飞、在尘土里哀叹。人们所关注的,除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有爱与恨的矛盾、情与欲的纠缠、快乐与悲伤的交融、物质与精神的僵持不下乃至剑拔弩张……平淡如水的记叙中,时光如同一条亮晶晶的小河,覆盖了沉积多年的泥沙与污垢,在那熠熠闪烁的星空里,留下了一首渺远而轻盈的歌。

  书中的人物性格迥异、特点分明。他们很难进行归类,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难以定义的存在。这也是全书最为妙笔生花之处——作者以近乎零度介入的视角,客观公正地记述着所发生的一切:无私奉献的大虫妈,一生难以摆脱因循守旧的封建思想;知识渊博的孟三宝,面对文革时,知识分子的懦弱与无能一览无余;自小无赖可恶的坠子,随着阅历的积累,逐渐“放下屠刀”、改邪归正;妩媚妖娆的村花洪雁,成为小母亲后,终于安守本分地过起了日子;混迹官场的孟宏图,虽然奸诈狡猾,关键时刻也不失人性的良知……没有十全十美的英雄模范,没有罪大恶极的无耻败类,只蕴含着一群平凡的小人物,在竭尽全力跳出贫穷的桎梏时,那一份真切的急迫、焦虑、迷惘与无可奈何。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古槐》记叙的,亦是一段寻找光明的漫漫旅程。十年文革,如飓风般泯灭了民主、践踏了法治;狂热无知的疯狂与残忍,摧毁了屹立不倒的道德宝塔,压榨了整整一代人的赤诚与青春。古槐下的小孟庄,也不例外。而当孟宏图失去了生产队长的位置;当大虫和尿喜进城打工赚回第一桶金;当人们不再挣扎在贫困的边缘,终于走上一条欣欣向荣之路;当三中全会的召开送来改革的春风,头顶上浓密的阴霾渐次散去……怅然若失中,却仍然留下了一些无法忘却的东西。

  这种感觉,正如电影《枫》中的一个片段:孩子拉着父亲的手,站在一个无名红卫兵的墓前。孩子问:“他是英雄吗?”父亲说“不是。”孩子问:“他是坏人吗?”父亲说:“不是。”孩子疑惑了:“那他是什么?”父亲沉吟良久,说:“是历史。”回首《古槐》一书,则真切地诠释了这一份五味杂陈的情感历程:“久已适应黑暗的眼睛,正因找寻到了光明,才更加难以释怀曾经的混沌与惶惑。”因为痛,所以铭记;因为绝望,所以倍加珍惜。

  如今,距书中发生的故事,已然走过了三十年的光阴。三十年,可以让陈腐变为崭新、苍白变为绚丽、破败不堪变为歌舞升平。是的,在这如飞轮般前进的时代中,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闪烁,一切都在不断的摧毁中重生。然而,我们是否能够于内心深处,永远留下一方僻静的角落。

  在那里,我们可以遥遥地望见:那一株古槐,树冠高高地撑在小孟庄上空,依旧苍老而沉默。

  如同一朵思念的云。

学习心得相关资讯
文学院通知公告
最新更新的资讯
热门点击的资讯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电话:0517-83525172    

版权所有  ©  2009-2019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